第三章 惊天之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江湖野人字数:2578更新时间:25/05/28 01:19:5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共建会要自己做什么决断,孟侃心里很清楚,
    这就是共建会背后的人物在逼自己站队了。
    那个生冷不忌的军头咋就这么能折腾呢?
    去年才在登州折腾走了一个知州,这才刚过完年,又把手伸到莱州来。
    就不能缓一年,等自己走了,再随你折腾,不行么?
    令孟侃稍稍欣慰的是,他并不是唯一需要为共建会之事烦恼的人。
    共建会的组织已经遍布整个莱州,甚至还发展到了密州。
    包括知莱州事祝孝序在内的莱州所有官员,都面临着和他一样的烦恼。
    只是,就算知道别人都和自己一样,与同舟社有利益牵连,这事也不能拿出来与人商讨。
    在这种形势下,每个人的选择都似乎有无数种可能,
    谁都不敢胡乱猜测别人的选择,都怕被别人抢了先手,就只能尽快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。
    做题人有多痛苦,
    出题人——
    呃,出题人徐泽的内心其实并无波澜。
    对他而言,当莱州各县决定向共建会敞开怀抱,其结果就已经注定了。
    各地官员所做的选择,能改变的,也只是他们个人的命运而已。
    随着登州第一将编制撤销,登州政治版图彻底统一后,
    临近的莱州便摆上了议事日程——
    处于上升期的政治势力,都是永远不知饱足的饕餮怪兽,
    其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狂呼扩张、扩张、再扩张。
    欣欣向荣的同舟社自然也是这样,登州彻底掌控后,内部便开始发出扩张的声音。
    上升势力的扩张惯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就算徐泽也不能强行稳控节奏。
    当其人之下的众人,均认定登州一地已经不足以展示同舟社的力量时,这份扩张的力量就必须得到宣泄。
    就连宗泽这个“老实人”都主张尽快拿下莱州,以给同舟社更大的施政平台和回旋空间。
    事实上,莱州这个瓜确实已经成熟,的确到了采摘的时候了。
    徐泽需要选择的,只是在什么时间,以何种姿态接管莱州。
    只是,在充满偶然性的真实世界里,没有人能够真正掌控“历史大势”,穿越者也不能。
    同舟社即将插手莱州事务的关键时刻,东京城中却出了大变故,
    进而牵连到同舟社,让徐泽从容布置,偷偷接管莱州的计划落了空。
    上元夜,按照惯例,东京城开放了灯市。
    天子也带着正得宠的小刘氏登上宣德门赏灯,与民同乐。
    四年前还籍籍无名的刘才人,如今圣眷正隆,已经被封为贤妃。
    据闻,皇帝对六官嫔妃罕得当夕,唯有刘贤妃晨昏侍宴,朝夕相亲。
    就连尚未完工的艮岳,天子也单辟了一座楼阁,
    用以供奉名为九华玉真安妃的刘氏圣像。
    这已经是刘贤妃第三次上元夜陪皇帝坐在城头,看着下面熙攘的街市了,
    早没了最初的新鲜感,加之此时又有了身孕,确实不耐久坐。
    子时未到,小刘氏就呵欠连天。
    旁边的天子被刘贤妃感染,也觉得颇为无趣。
    乃以给小刘氏提神为名,
    命皇城司将原定于后半夜观摩燃放的节目,提前到上半夜。
    宣德门下,不仅有无数观灯、看热闹的百姓,
    还有众多临时搭建的瓦子、勾栏,以及特许经营的众多小吃、奇货铺子等,
    这些人都是提前交足了摊位钱,经营到相应的时辰后,才会撤的。
    这个黄金时段,每一刻都是真金白银,
    提前燃放烟花,这些人的生意受到影响,
    自然不依,吵着闹着就是不愿走。
    而观灯的百姓也不爽,虽然烟花都爱看,
    但其他的节目也同样精彩,大过年的,出门赏个灯,
    还没看过瘾,就被赶来赶去,脾气大的东京百姓自然不依。
    不敢明着对抗,就软着来,
    这头刚刚清完场,那头便冒出一堆人。
    皇城司根本忙不过来,皇帝又派殿前司班直协助,
    事实证明,天子手中最得用的两支力量还是信得过的。
    殿前司班直和皇城司通力合作,总算赶在子时两刻前,
    完成了清场、撤收部分花灯、调整布置烟花等全套流程。
    正应了“忙中必出错”这句话,
    慌乱布置的烟花,表面看并无异常,
    结果,偏偏出了大祸——
    其中一支烟花燃放时突然歪倒,
    好巧不巧,其开口方向正对着宣德门楼上!
    在城下观看烟花的百姓们看得很真切,
    有人事后坚称烟花喷出的位置,离皇帝至少还有一丈远,
    但天子对危险的感知能力,岂是常人可比?
    眼见火光直奔面门而来的危急时刻,
    赵佶一面高声疾呼“护驾”,
    一面展现了其人冠绝东京的蹴鞠绝技,
    竟然直接从御座上弹跳而起,并在空中横移尺许,
    而后——
    重重地砸在了刘贤妃身上!
    政和八年的上元夜,本该普天同庆的大好日子,
    却因为一支突然歪倒的烟花,蒙上了阴霾,
    似乎也预示着大宋“政和盛世”的终结。
    天子和刘贤妃双双受到惊吓,迅速转移至宫内,
    现场脑子活泛的百姓从这起突发变故中,
    嗅到了危险的气息,赶紧逃离现场。
    片刻前还人山人海,喧嚣不已的宣德门前广场,
    人群已经散去大半,留下了一地狼藉。
    现场维护秩序的皇城司探子和殿前司官兵大眼瞪小眼——
    该找那只替罪羊?
    很显然,那支未固定好的烟花,
    不是皇城司探子摆的,就是殿前官兵司摆的,
    但办事牢靠的两司官兵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!
    两方的人员眼神交流后,迅速得出了第三种可能——
    这些烟花被人做了手脚!
    现场观灯的百姓,都有重大嫌疑,一个都不能走!
    掌管殿前司兵马的太尉高俅性子谨慎,担心激起民变,
    而且,殿前司主要负责护驾,
    这种事不是他能插手的,其人也不敢下此军令。
    提举皇城司的杨戬却是个忠于王命,勇于担当的臣子,
    威胁圣驾的惊天大案,皇城司是有临机决断之权的。
    而且其人还掌管着发号施令的期门,杨戬当即下令抓捕奸人。
    好在现场剩余的百姓已经很少,一阵鸡飞狗跳后,
    皇城司成功控制了“意图作乱的奸人”。
    只待宫中消息传来,再将这些人移交开封府审查。
    没过多时,宫中消息传出。
    比杨戬、高俅预料的情况还要糟糕——
    天子受到惊吓,回宫后,就卧榻不起,语无伦次。
    刘贤妃动了胎气,有流产之相,这个时代,流产很有可能就是一尸两命!
    乱子出大了,
    光靠眼前被抓的这些倒霉蛋,顶不起这么大的锅,
    还得再抓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