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一十五章   好福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都市言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过客字数:1933更新时间:25/11/03 17:37:4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长桌铺着洁白的亚麻桌布,摆放着银色的刀叉和水晶杯,每个座位前都放着一份精心设计的菜单。
    菜单封面是用蓝印花布做的,上面印着“江南风味·非遗传承”八个黑色楷书,内页则用竹纤维纸印刷?
    菜品名称旁还配了小小的苏绣图案,比如“桂花糖藕”旁绣了一朵桂花,“响油鳝糊”旁绣了一根鳝鱼,既精致又有趣。
    张局长热情地拉着苏木和徐佳莹坐在他身边的主位旁,顾曼殊则被安排在斜对面的座位,隔着三位宾客的距离。
    她坐下后,目光偶尔会飘向苏木和徐佳莹,却没有再主动起身靠近,只是端着香槟杯,与身边的企业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。
    席间,张局长聊起苏州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,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担忧:“现在学缂丝、苏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,沈师傅今年好不容易收了三个徒弟,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可前几天我听他说,有一个已经打了退堂鼓,觉得学缂丝太枯燥,赚钱又慢。”
    “制香、苏式点心这些手艺也一样,赵姨的制香坊,除了她女儿帮忙,就没别的年轻人愿意来学,李奶奶的点心铺,以后也不知道能传给谁。”
    徐佳莹放下刀叉,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,认真地回应:“张局长,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还专门和沈师傅、赵姨他们聊过。‘古艺新境’计划推出‘工艺青苗计划’,面向18-30岁的年轻人。”
    “免费提供为期三个月的传统工艺培训,课程包括缂丝基础、苏绣针法、制香入门、苏式点心制作,每个课程都由对应的手艺人亲自授课,比如缂丝课由沈师傅教,制香课由赵姨教。”
    “培训结束后,表现优秀的学员可以留在‘古艺新境’的体验区当助教,每月有固定工资,还能继续跟着手艺人深造,以后想自己开工作室,我们也会帮忙对接资源。”
    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让年轻人看到传统工艺的就业前景,知道学这些手艺不仅能传承文化,还能养活自己。”
    坐在张局长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士立刻来了兴趣,他是江苏文化投资集团的李总,专门负责非遗项目的投资。
    李总放下酒杯,身体微微前倾:“这个‘青苗计划’很有意义!需要多少资金支持?我们集团今年有一笔非遗传承专项基金,正好可以用在这个项目上。”
    “比如赞助培训材料、给优秀学员发奖学金,还能帮你们做宣传,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个计划。”
    徐佳莹笑着回应:“目前我们初步估算,每期培训大概需要十万左右的资金,主要用于采购丝线、香材、面粉这些基础材料,还有给手艺人的授课费。”
    “要是李总愿意支持,我们可以一起设计详细的‘赞助方案’,比如在‘古艺新境’的体验区设置‘赞助企业展示墙’,在培训手册和结业证书上印贵集团的logo,还可以邀请贵集团的员工来免费体验工艺课程,既让企业获得曝光,也能让员工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,算是双赢。”
    李总听完,满意地点头:“这个方案很好!明天我让助理联系你,咱们详细聊聊合作细节。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,我们能参与其中,也是件有意义的事。”
    随后,张局长又聊到苏绣的创新方向,提到现在很多苏绣作品还停留在传统的山水、花鸟题材,图案复杂,价格昂贵,年轻人既不喜欢也买不起,导致苏绣只能局限在小众市场。
    徐佳莹立刻接过话:“我们也在尝试‘苏绣+日常’的创新模式,之前设计了一批苏绣咖啡杯套,用简化的雏菊、兰草、水波纹做图案,针法用最基础的‘齐针’,成本不高,售价定在39元一个,推出后很受年轻人喜欢,试体验活动当天就卖出去了50多个。”
    “我们还和苏州本地的一个服装品牌合作,在卫衣、帆布包上绣小面积的苏绣图案,比如在卫衣的胸口绣一朵小小的雏菊,在帆布包的侧面绣一段水波纹,价格和普通卫衣、帆布包差不多,却因为有了苏绣元素,销量比普通款高了30%。”
    “接下来我们想做‘苏绣定制’服务,比如给客人绣宠物的头像、情侣的名字缩写,让苏绣从‘高高在上的艺术品’变成‘接地气的日用品’,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。”
    她的每一番话都条理清晰,既有对传统工艺的尊重,又有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,没有空泛的口号,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想法。
    坐在斜对面的顾曼殊,看着徐佳莹被众人围绕、认真分享的样子,心中的挫败感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。
    她终于意识到,自己之前太低估徐佳莹了。
    徐佳莹不是“依附苏木的普通女人”,而是在传统工艺领域有自己见解、有执行力的合作伙伴。
    她和苏木的感情不仅是生活中的陪伴,更是事业上的并肩同行,这种紧密的关系,不是自己靠刻意接近就能动摇的。
    晚宴进行到一半,主办方邀请嘉宾上台分享对“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”的看法。
    张局长第一个走上台,他拿着话筒,目光扫过全场,声音洪亮:“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真正把‘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’融合好的项目,‘古艺新境’。这个项目没有把传统工艺束之高阁,也没有为了商业利益扭曲传统。”
    “而是把缂丝、苏绣、制香这些老手艺,和咖啡、文创、宠物互动完美结合起来。年轻人可以带着宠物来喝咖啡,顺手体验绣个小香囊。”
    “游客可以在买文创产品的同时,看手艺人现场织缂丝。这种‘接地气’的传承模式,才是咱们苏州非遗工艺需要的!”
    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,苏木握紧徐佳莹的手,眼中满是骄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