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54章 六十两买了个簪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米小仙字数:2357更新时间:25/02/26 22:29:2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沈渊经验丰富,直接带人去了一家酒楼的后院,把野鸡野兔和鹿肉都给卖了。
    掌柜的跟沈渊也算老交情,看到这次还有鹿肉,爽快地给了高价。
    鹿肉可遇不可求,那可是跟龙肉比肩的存在。
    鹿肉直接卖了二十两银子,带上野鸡野兔的,总共二十五两。
    接着他们去了药店。
    老大夫看到虎骨也是激动万分,更甭提还有两块鹿茸,处理的也十分干净,直接出价一百二十两银子。
    三个兄弟都惊呆了。
    进了一趟山,竟是卖了一百四十五两!
    一百四十五两什么概念?
    现在在镇上做工一天也才二十文钱,还不包吃。
    村里多少人甚至连银子都没见到过。
    一个家庭一年吃喝,也估计不到十两银子,还是吃的非常饱那种。
    一百四十五两,他们家能分七十多两,若知道平日里,他们家一年到头能存三两银子都不错了。
    这七十多两,娘咧,可吓死他们了。
    总感觉占了沈渊便宜,可是沈渊二话不说,直接分了一半给三兄弟。
    亲兄弟明算账,既然已经说好的,沈渊自然毫不吝啬,更何况他还留了虎皮。
    三兄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,激动地都不知道要把银子藏哪里去。
    最后他们一致认为不能放在一个人身上,万一丢了就全丢了。
    所以,一人都揣了一些,走路都小心翼翼的。
    沈渊分了银子,让三兄弟自己的去买粮,而他则是准备去买一头牛车。
    他家劳力少,就他一个人,等耕地的时候不好耕。
    正好今日来了县城,买牛是需要在官府登记的。
    一头成年的耕牛最少八两银子,再带上车架子,整套牛车下来,要十两多。
    他买了一头牛,再加上一个车架子,总共花了十两零二百个铜板。
    别小看这十两银子,在村子里,多少人一辈子也存不到这么多钱。
    他这次也是运气好,一般人就算有了银子估计也舍不得去买头牛。
    就比如他们大柳树村,现在也只有里正家里有一头牛。
    买了牛车,他手里还有六十多两银子加上上次打猎卖的银钱,总共八十多两。
    前些日子,粗粮他早已经买的足够多,更何况还有苏晚晚给的那么多粮食,他自然不用再去买粮食。
    以前他还要给沈昭抓药,现在沈昭的药也不用抓了,笔墨纸砚也不用买。
    沈渊忽然觉得这几十两银子不买这些,也挺多的。
    毕竟真正花银子还是药和书。
    尤其是那些笔墨纸砚,贵的要死,就连药,每次抓一月的药,也得二两银子。
    沈渊把钱揣到怀里,不知为何,又想起苏晚晚了。
    若不是遇到了她,这些银子买了药和笔墨纸砚,也剩不下这么多。
    走着走着,看到县城的官窑,沈渊想到苏晚晚要那些瓷器,驻足望了许久,最终也没去买。
    买了瓷器给她,她又要去卖钱,然后给他们买买买,最后累的还是她。
    而他,丝毫帮不上任何忙。
    更何况,他已经写过信了,以后不再让她买东西,不让她再卖瓷器,就此为止了。
    操,大男人说话算话,一个唾沫一个钉!
    沈渊不愿苏晚晚受累。
    赶着牛车离开,沈渊经过了一个卖姑娘首饰的阁楼。
    沈渊停下了牛车,最终还是走了进去。
    掌柜的看到是一个男人,穿的像是庄稼汉子,多少有点看不起。
    不过沈渊也不在乎,兀自瞅着。
    终于,他一眼看中了一根白玉簪。
    簪子的尾巴处雕刻着一朵白玉兰,特别清雅好看,莫名就让他想到了苏晚晚那张笑意盈盈的脸。
    “掌柜的,这个簪子怎么卖?”
    沈渊吆喝了一声,掌柜的这才懒洋洋走了过来。
    “哟,客官您眼光还真好,这可是上等的蓝田玉,又是大师雕刻,最低价六十两。”
    掌柜的并没有拿出那簪子,想来这汉子也买不起。
    估计听了价格就走了。
    “给老子装起来。”
    沈渊二话不说,直接拿出六十两银子,“啪”一声拍到了柜台上。
    掌柜的心中一个咯噔,总感觉自己这台子要碎。
    还好还好,台子很结实。
    再看那白花花的六十两银子,掌柜的也是瞪大了眸子,不可置信。
    这.....都不搞价的吗?
    他还真是看走了眼。
    这汉子原来是个有钱的,六十两拿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。
    “好咧,爷,您稍等,我找个盒子给您装起来!”
    掌柜的立马喜笑颜开,换了个态度,像是换了一个人。
    沈渊也从庄稼汉子上升到了“爷”的高度。
    对方没搞价,这么豪爽,掌柜的也很豪气地给送了一个雕花木盒。
    沈渊的目光一直没离开那个簪子,等装好后揣在了怀里就离开。
    六十两银子,很贵,可是,买给她的,六百两也值得!
    更何况,这六十两银子,是他自己得来的,而不是靠着她卖瓶子得来的。
    所以,沈渊觉得意义重大,不一样。
    揣在怀里,正好靠在心脏的地方,沈渊忽然觉得心跳的也快了。
    赶着牛车与三兄弟汇合,沈肃看到牛车,一惊一乍道:
    “渊哥,你竟然买了牛车!”
    说着就上前去摸牛头。
    沈亮和沈衡也是一脸艳羡走过来,摸摸那车梆子。
    “这好多钱啊?”
    沈亮问道。
    “十两零二百个铜板。”
    沈渊归家心切,并不多说。
    “这么贵!”
    沈亮咂舌,不过兄弟几个人也没客气,直接把买来的粮食和其他东西给放到了牛车上。
    “要不咱也去买一辆吧?”
    沈肃已经坐在了牛车上,他坐在牛尾巴处,想着学学赶牛。
    “买买买,你拿什么买!”
    沈亮坐上来,使劲地拍了他一掌。
    沈肃有点委屈:“这不是今日刚得了银子,还剩下的有嘛。”
    沈衡也坐在了一旁:
    “今日买粮食都花了大半,还买了这么多东西,剩下的那些银子不够交夏收税银的。”
    这话一出,聒噪的沈肃也沉默了。
    是啊,今年大旱,粮食必然减产,听说北边更旱,面临着颗粒无收。
    虽然天灾,粮税也不能少,不交粮食,就得交银子。
    若是到时没有多少收成,不得交税银啊,他们家人口多,地也多,税银当然也多。
    气氛一下子沉默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