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1章 武当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码字还债字数:2396更新时间:25/08/30 10:25:48
    武当山,最早跟终南山一样。

    都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。

    魏晋之后素来如此。

    直到玄武门之变的太宗皇帝,建了五龙祠求雨。

    而那个时候,天下人喜欢排名次,就如同五姓七宗,仙家修道也讲究个七十二福地。

    武当山在七十二福地之中,排名第九。

    茅山则为七十二福地之首,十大洞天中排名第八。

    总之。

    武当山虽有名望,但算不上太过出名。

    直到……

    三丰祖师的出现。

    三丰真人从南朝末期就已出生,在天下间留下了诸多足迹。

    甚至在燕京当过官,后又去终南山学道,归隐在了武当山。

    总之。

    迄今为止,三丰真人从南朝末年,经历了大胡皇朝的兴盛到覆灭,又到大庆建立了这么多年。

    前前后后。

    算是经历了三个朝代!

    至于三丰真人究竟多少岁,因为道不问寿,没有人知晓。

    反正就一百好几十岁吧。

    庆皇曾多次诏见三丰真人,求取长寿之法,甚至当年还强迫过三丰真人的弟子沈万三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沈万三,不是首富沈万三。

    只是重名罢了,这个沈万三是个道士,名为三山道人,得到过三丰真人的真传。

    后虽得以一见,但过后三丰真人便行踪莫测,寻不见踪影。

    似乎是寻求飞升之地去了。

    至于武当山,之前的五龙、南岩,紫霄三宫都毁于战火之下,三丰真人带着弟子重整了瓦砾,最后修成了遇真宫。

    秦风也不确定,若去了武当山,三丰真人是否在哪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而且现在的武当上。

    完全还称不上是祖庭。

    “罢了,命人重修武当山便是。”

    秦风内心感叹一声,最终选择了不去。

    毕竟从长江逆流而上过襄阳,到武当,足有近千里的距离。

    若到了武当。

    岂不是还要入巴蜀?

    到时候究竟什么时候能回京都,就完全不清楚了。

    况且。

    秦雄英也快大婚了,自己这个做六叔的总得回去,天下政务还指望着秦风,内阁那些人也都盼着秦风早点回去。

    到现在。

    恨不得一天给秦风一封信了,信中满是对秦风归来的期盼,言辞间是那般的急不可耐。

    秦风没想到。

    内阁这些人竟然是如此的想他这位辽王。

    “在这武昌,总归是呆不上半个月的。”

    秦风站在黄鹤楼上,忍不住再度向西北方向眺望。

    三丰真人,其实跟秦风也算得上半个老乡。

    三丰真人就是辽东人。

    当年秦风抓到的那个道士,后来自己炼丹给自己磕死,让秦风遗憾许久的那位,说是还跟三丰真人有一些渊源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其实最想见三丰真人的,应当是已经远到新宁地的宁王秦棣。

    秦棣平日里总会捧着三丰真人的修行著作去看,觉得学到了许多东西,足以充当自己的老师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。

    也就庆皇跟大哥,见过三丰真人一面,传了一些长寿法门,只是大哥最终还是夭折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些,秦风终究还是摇了摇头,不再去想那些事儿。

    武昌城的江对面,就是汉阳城。

    两座城池,就隔着一条长江,甚至能彼此瞧见对面。

    站在黄河楼上,甚至能瞧见汉阳的诸多景色。

    “晴川厉厉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”

    秦风念着千年前诗人崔颢留下的诗。

    故人西辞黄鹤楼,这句也是这个人写的。

    这位当年出生在高门博陵崔氏的大诗人,名字没有多么响亮,可诗却流传了如此久远。

    可能主要因为出身太高,写的诗不如李白杜甫那么的接地气。

    主要这人早期写诗完全是为了骗女人,全是轻浮的闺中情形。

    后期因为安史之乱,写的多为边塞诗。

    不过真正流传下来的,也就是这黄鹤楼了。

    不过秦风也发现黄鹤楼中除了崔颢的诗外,竟然还有一首有意思的打油诗。

    “一拳捶碎黄鹤楼,一脚踢翻鹦鹉洲,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”

    秦风再看了一眼下面的署名。

    李白。

    秦风见此不免大笑不已。

    从这首诗中,他瞧见了诗仙太白的愤怒与洒脱,因为崔颖写过的那首黄鹤楼,让他写不出无法超越的诗词。

    所以才留下来这首打油诗。

    当真有些不顾形象了。

    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,兴许当时给李太白的钱没给够?

    不过黄鹤楼东面,倒是有一亭,上面写着:李白之搁笔亭。

    说的就是李白为这首黄鹤楼搁笔之事儿。

    秦风看着这新修建的古籍,倒是觉得这群古人都似乎活了起来,很有意思。

    至于武昌的雨,一连下了五日,连绵不绝,淫雨霏霏。

    直到第六日,天色才渐渐放晴。

    楚王也来了,查清了楚王府下面的事儿。

    “皇兄,依附在王府之下的有二十万三千六百于户百姓。”

    秦风听此大惊。

    二十万户!

    整个武昌府,共计百万户百姓,五分之一都在楚王的麾下,逃避税赋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……

    以后剩下的五分之四的百姓,要多帮那五分之一的人出一些税款,才能达到朝廷给下发的税额。

    这个数字。

    比秦风预料中的还要多。

    楚王更加恐慌了。

    “皇兄,臣弟以为就依附了十多万户,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,臣弟也不知晓。”

    秦风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“留下五万户,剩下的该散都散了吧。”

    要知道。

    楚王麾下本身还有至少一万户的军户,楚王的亲卫也都从这万户里出。

    就是到了地方上,还能吸纳一些家仆。

    但一口气吸纳了如此多,也未免有些过于震惊了。

    若是再继续吸纳下去,怕是用不了多少年,整个武昌府,甚至连周边怕是都依附在楚王麾下了。

    到时候朝廷真查下来,楚王又承受得住吗?

    这种如同滚雪球一般坐大的架势,必须到此为止,就此遏制。

    否则这么一直延续下去。

    天家将会成为大庆百姓头顶上最大的毒瘤。

    楚王仍旧跪在地上低着头。

    “那些人怕是已经知晓了,全都跪在王府内求臣弟,臣弟心软下不去手。”

    “还请皇兄帮帮臣弟。”
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