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0章 兴盛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码字还债字数:2296更新时间:25/06/30 06:12:07
    无论土豆还是地瓜,都很受大庆上了年纪的人喜欢。

    庆人一旦上了岁数,牙齿大多不太好,吃不了太硬的东西。

    而土豆地瓜,这两物好吃还够软。

    故而京都出现之后,很多孝顺的人都愿意给家中长辈去买。

    毕竟尊老是传统美德。

    就是,暂时价格还是有些贵。

    庆皇马后如今上了岁数,也相当爱吃这两样作物,也极大程度丰富了庆皇跟马后的食谱。

    此时说到此事儿时,庆皇自是相当的气愤。

    辽地跟山东培育的地瓜好吃。

    但京都这边种出来的,味道当真差了许多。

    也难怪庆皇愤怒,抽了那锦衣卫一鞭子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些也终究都是一些趣事儿。

    庆皇跟马后,说了许多关于京都内的变化。

    “如今京都年轻女子的衣服,也越穿越短了,竟开始恢复唐时风气。”

    马后说到这事儿,还忍不住瞪了秦风一眼。

    原本,大庆对女子的政策,是趋于保守的。

    儒家士大夫阶级,大多学的都是程朱理学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对女子做出了诸多限制。

    大庆南北的女子,也逐渐有奔着这个趋势发展,可随着秦风入京,辽地那边的风气逐渐影响到了京都这里。

    也逐渐让京都的女子,在穿着上变得越发大胆。

    这也跟京都环境趋于安稳有关,不至于因为穿得少就出现危险。

    当然……

    这个大胆,是相对庆皇马后来说的。

    毕竟对他们来说,女子露出个胳膊以及小腿,就已经了不得了。

    更不用说秦淮河两岸的女子,竟然开始出现了画作中的留白……

    这让秦淮河两岸的生意变得越发火爆,也让教坊司带来了无比巨大的收入。

    庆皇对此倒是不太在意。

    “只要不出乱子就成,服饰这东西朝堂能约束,但百姓愿意穿也难以禁止。”

    对于这种事儿,朝廷也难做到下达政令的程度。

    除了一些捍卫天家权益的东西之外,服饰类对于庆人们来说并没有禁止。

    禁止的,大多也禁止穿着胡人服饰等。

    只是就算再怎么禁胡服,民间不穿,也无法改变胡人服饰早已对大庆服饰产生了许多影响。

    有些服饰上也不免多一些胡人的元素,这个也同样是禁止不了的。

    而且这个禁止,大多只是针对男人。

    女人们并不为此受到太大的限制。

    别说胡服了,秦淮河两岸,甚至出现了遥远西洋国的女装,甚至京都出现能定做西洋女装的服饰店。

    据说做的比西洋那边过来的还要好。

    反观大庆的男子们,则就受服饰约束了,能穿的也就那几样,无非也就是衣服料子上的区别。

    事实上,哪怕是模仿的圆领袍,圆领袍本身也是从胡人衣衫上改进来的。

    若是恢复汉唐时候的衣物,怕是已经不适合当下百姓们日常生活情况。

    只能说衣冠特色,一直延续了下来。

    京都出现了西洋服饰,说明文化上也更加包容,只不过就是有西洋服饰,在大庆的女子们看来,大多也无非就是穿个情致。

    至于说好看与否,普遍女子觉得还是就那么回事儿。

    没大庆的衣衫好看。

    在点缀衣物上,大庆女子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,而且毫无疑问的是,这是全天下间,整个世界上最高的审美标准。

    没有之一。

    庆皇马后所说的处处景象,都很感慨。

    “京都这才过去多久,就跟换了一个样子似的,全天下间的好东西,似乎都聚集到这里来了。”

    马后对此相当感慨。

    庆皇随之点头。

    “老六执政以来,已经连续开辟了十四处码头,仍旧不够用,现在京都百姓们的生活,都比得上当年的那些老勋贵们了。”

    马后反驳:“当年就算是我们,吃得也没有现在京都人好,各地的时鲜水果,北方的肉食,只要有钱,天下间一切的好东西都能在这买到,换做以前,哪里敢想百姓们的日子会好到这种地步。”

    庆皇跟着道。

    “京都人的生活,的确是好的有些过头了,周边府县也受了一点影响,然而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,仍旧没有太大的变化。”

    庆皇掌控天下,对于整个天下还是拥有很明确认知的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庆,发展严重失衡。

    辽地,京都这边,富裕的有些太过头了。

    就算是京都,寻常百姓们基本上也到了想吃肉就能割肉吃的地步。

    这在任何封建皇朝来看,都是难以想象的。

    可是乡下民间,即便畜养了许多鸡鸭,怕是也得等到逢年过节,才能吃上一两顿肉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的百姓,生活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!

    反而因为京都越发繁荣,与地方上的差距越拉越大。

    庆皇清楚,若是这么下去,会失衡了。

    因为他有时候,看如此富裕的京都人,都会想着杀进京都抢了这些好的算了。

    但很快又想到。

    这京都本身就是他的。

    这种念头,不过年少时困苦出来作祟罢了。

    但京都富裕到连他都这么想了。

    地方百姓们若知道京都如此富庶,又会是怎样的想法?

    哪怕是坐拥数百亩良田的地主。

    过的日子怕是都没有京都百姓好。

    得知这一切,若是没有什么其他心思,那就怪了。

    京都人的生活,谁不想得到?

    “终究得一点点来,先富了京都与沿海的一些城池,然后再当做模版,一点点的推广,让天下所有人都趋于温饱小康。”

    庆皇听此点头。

    “是得慢慢一步步做,但也不能做的太慢,否则保不齐就会出现新的英雄,来坐这锦绣山河。”

    秦风点头。

    “儿臣定的是先北后南,北方地广人稀,百姓们能平分到资源相对更多,富裕的也更容易快。”

    “而一但北方中原先富裕安稳了,那么南方也将随之进一步兴起。”

    “迟早有一天,整个大庆百姓,全都会变得安康富足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才能不负了父皇母后的期待。”

    马后却突然摇头。

    “错了,不是我跟你父皇的期待。”

    “是万千黎民,对老六你的期待。”
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