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3章 纪年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码字还债字数:2409更新时间:25/06/27 03:57:04
    大庆已经打下了无比稳固的基础。

    制度上更是已经被完善。

    哪怕未来庆皇什么都不做,这安稳的环境之下,百姓们就能自我快速将生活变得好起来。

    就跟一个人的身上出现了伤口,只要身体没问题。

    那就能自我愈合。

    大庆便是这样的一个巨人。

    基础打好了,兴盛是早晚的事儿!

    只不过秦风监国后,就等于给用了好药,不但能止腐生肌,还能扫去沉疴,加速了这个兴盛的过程。

    父子之间,计较这些也没用。

    庆皇也不愿细想。

    至少自己平定天下的功绩,老六还是抢不走的。

    “咱听说要定新年号,想好了吗?”

    庆皇开口询问。

    虽说洪武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。

    这年号换掉,多少还有些舍不得。

    但不得不说。

    洪大武功的目的,已经完美做到了。

    甚至超出了预期。

    未来大庆几十年的发展,必然在建设上。

    这点。

    秦风应当更有心得了。

    换个新年号,也算是赞成了秦风的功绩,庆皇觉得这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未来再写史书。

    也方便通过年号,来做出个区分。

    “儿臣不打算换年号。”

    庆皇瞧着秦风说的坚定,万分不解。

    “还用洪武?”

    “一帝一号,这能省去频繁修改年号的麻烦,等雄英继位了之后,再改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庆皇听此沉默了许久。

    “你让人修历法了?咱刚让人颁发新历法没多少年。”

    庆皇突然说起此事儿。

    如今大庆的历法,名为大统历。

    源自大胡皇朝时的授时历,是刘伯文进献的历法,相对更加精准。

    与辽地推算的历法比起来。

    时间上的误差,大概二百六十年会误差三十分钟。

    这已经算不上什么误差了。

    而这历法,属于阳历。

    也就是根据太阳周期制定的律法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事儿,都知晓了不知道多少年了。

    有阳历,加上阴历。

    基本就构成了大庆人现在所沿用的阴阳合历。

    “准确的说,儿臣改的不是历法,而是纪年法。”

    “用朝代加上年号来纪年,需要通晓古籍的人才能推算出来究竟过了多少年,这多有不便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儿臣打算寻一个好点的办法,重新制定纪年。”

    庆皇听此,也算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这个咱当初也想过,但多有不便。”

    “昔年刘伯文给咱伏羲历的纪年法,你知道今年是何年吗?”

    伏羲历。

    自然是先祖伏羲氏制定的历法。

    以太初上元甲子为起点,往后记载时间。

    这显然是一个很古老的记法。

    “还望父皇告知。”

    庆皇张了张嘴,又伸出了手,比比划划的算了半天,最后才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。

    “五万两千八百六十二年。”

    “嗯,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。”

    庆皇也不太敢肯定的说着。

    秦风直接就沉默了。

    都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,不知晓传承了多少岁月。

    可这一下子干出去五万两千八百多年去……

    不凌乱也就怪了。

    用不了。

    完全用不了。

    太麻烦了。

    就古籍中所说的唐虞夏商周,大庆上上下下都有不少痕迹。

    至于始皇帝一统之后。

    那都不算啥事儿了。

    “还是择一年另起编年为好些。”

    秦风打算干脆另起一个锚点。

    庆皇听此心中一动。

    “这个咱也想过,有三个法子,一个是始皇帝登基为帝为起点,现在大概过去了一千六百年左右,不算太远。”

    “但以始皇帝为起点,民间对始皇帝的看法算不上太好,故此咱当年没用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一种,则是以大庆开朝为元年。”

    “到了明年,恰好是大庆二十四年,这个法子其实更好一些,朝廷用起来也更方便。”

    “最后一个,则是选武王伐纣后,建立周朝为起点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算的话,距今已有两千四百三十多年。”

    让秦风意外的是。

    庆皇还真考虑过这个!

    按照秦风想法,还真的比较喜欢始皇帝称帝为起点。

    这代表着大一统皇朝时代的来临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。

    大一统皇朝时期,只是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罢了。

    大一统之前,分封制到现在还在延用。

    就祭天这种事儿,都能追溯到黄帝时期。

    若以黄帝为纪年的话。

    迄今为止算是开元四千一百多年。

    同样足够的源远流长。

    “到时候让群臣议吧。”

    秦风有一个优点。

    那就是想不通的事儿,绝对不浪费自己多余的脑细胞。

    养着那群臣子们,不能养着让他们白吃饭!

    究竟该怎么定这种事儿,让他们去争论去,最后争论出结果了,自己再定夺,推行天下即可!

    想到此处,秦风瞬间就轻松了不少。

    庆皇见秦风这般模样,倒也感慨。

    “你这监国,当真比咱轻松太多。”

    秦风笑了两声。

    “总得给那群臣子们机会。”

    父子二人议论了会儿,兄弟三人自然陪同。

    秦博哪怕疼的龇牙咧嘴,也得趴在那里听着。

    秦雄英则倒茶水,忙忙碌碌的跟着小太监似的。

    即便跟秦风多年,也改变不了宫里长大,身边太监太多被熏陶出的毛病。

    这事儿简直就是毒瘤。

    好在大庆太监地位不重,影响不大,倒也无碍。

    父子几人又相继闲聊了许多,最后秦樉这才道。

    “父皇,我们该去母后宫中请安了。”

    庆皇听此,原本开心的面孔却再度沉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别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前些日子,你们母后陪咱在京都乘船,受了风寒,太医用了药睡去了。”

    庆皇即便如此说着,脸上仍旧是止不住的担忧。

    原本一切都好好的,他们老夫老妻还想着来年去辽地,为此还提前做了不少准备。

    甚至连中间去哪些城池逛逛都想好了。

    可庆皇没想到。

    这冬日突然起来的一场风寒,就让马后原本见好的身体,重新又垮了下去。

    秦风忍不住询问。

    “有几天了?”

    “快四天了,虽说还不至于有大碍,但看着你们娘只能在床上躺着,咱这心里,就不可能舒服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