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7章 组阁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码字还债字数:2441更新时间:25/06/21 17:50:46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京都倒也依旧如故。

    并没有因为蓝田死了,吕本没了,就有什么太大的变化。

    无非就是秦风监国之后,朝堂上多了一些新贵。

    其中北方的官员,觉得跟辽王接触的最多,一个个都抖起来了。

    张啸毫无疑问,作为辽地在朝堂上的人,所有人都清楚,此人未来必然高升。

    南方的许多官员,则想要拜见辽王,好方便在未来有新的机会。

    当然。

    拜见庆皇的人也不少。

    毕竟大权交叠,庆皇还在,自然也少不了试探。

    为此。

    庆皇不能不见。

    若是不见,可能说明秦风是将其监禁的,反而会坏了辽王的名声。

    故此。

    庆皇倒是请不少官员宴饮。

    还在宴会上,说出了那经典的名句。

    “咱打了一辈子仗,还不能享受享受了?”

    “那些国事儿,你们跟着辽王管去,咱老了管不动了,再管省着又有人有什么不好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庆皇当着那群老臣,再度表明了态度。

    这当然都是为了辽王。

    “行了,接着奏乐,接着舞!”

    庆皇哈哈一笑,觉得自己找到了老六当年的快乐。

    既能享受权利带来的好处,又不至于繁忙的要死。

    最为关键的。

    是将国事儿交给秦风,庆皇安心。

    此时自然不用操心那么多。

    接连宴请了数日,等朝堂上彻底安稳了下来,庆皇也就不宴饮了。

    反倒是京都总能瞧见庆皇的车队,开始出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。

    这自然也让京都百姓安心了不少。

    京都人也都逐渐明白。

    陛下这是老了,寻思游山玩水安度晚年了。

    当然。

    除了庆皇之外,偶尔还能瞧见马后的身影。

    甚至亲自插队买小吃,为此在京都制造了极大的动荡。

    毕竟这么多年了,庆皇以及马后如此亲民的出现在京都的街头,这对所有京都百姓来说,是相当振奋人心的。

    皇宫虽然没了一半。

    可朝堂上下依旧如常。

    就是秦风觉得明显疲惫许多。

    “大清早就得上朝,虽说朝会缩减了时间,没那么久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召见大臣,以及批阅奏疏,还是得耗费诸多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本王现在连看歌舞的时间都快没了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真的就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过的比谁都规律,比谁都健康。”

    秦风为此万分感慨。

    只觉得昔日在辽地,想睡什么时候,就睡什么时候,想看歌舞,就看歌舞的好日子彻底没了!

    凌晨四点就得起来。

    好在基本只忙到下午两三点钟。

    大概还有隔了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。

    但就这点休息时间,秦风总有种劳累打工人的感觉。

    哪怕掌握住了整个天下的权柄,可又觉得这似乎比打工人还苦逼。

    “父皇这大权独揽是爽,可也累啊!”

    秦风待在府内,享受着红鸾的按摩,也忍不住吐槽道。

    庆皇将封建皇权集权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也代表着累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没了宰相分担政务,那这些政务,恐怕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!

    “现在二哥三哥还在,能帮衬不少。”

    “等到二哥三哥就封走了,本王怕是得累死。”

    “改制!必须改制!”

    “扩大内阁,必须扩大内阁!”

    秦风下了决心。

    将由三王以及秦博、秦雄英批奏的奏疏。

    再调遣一批老成持重的臣子进来,成为阁老,分担政务。

    这样以后就算秦樉秦棣就封了。

    处理起天下事儿来,也不至于捉襟见肘。

    “王爷是要提升那些殿阁大学士的权柄?”

    “只能如此。”

    大庆上上下下要处理的事务太多了,又没有宰相。

    就只能启用内阁了。

    “只不过严禁内阁成员插手兵事儿,只处理政务即可。”

    秦风觉得启用内阁归内阁。

    但兵马这东西。

    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!

    秦风甚至打算,未来天下政务皆由内阁总理。

    这样就能进一步的轻松不少。

    反正将原本的六部衙门,重新拆出新的一套机构班子来,想不监督制衡,肯定行。

    只要秦风还在。

    这套班子,基本就出不了错漏。

    “从辽地调来的两卫兵马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如今御林军损失极多。

    秦风实索性直接从辽地调来两卫亲兵过来。

    也就一万多人。

    但有了这一万多人,秦风在京都基本上就无所顾忌了。

    有了监国大权,做事儿的确就方便了许多。

    至于制度什么的。

    秦风的话,就是制度。

    “回王爷,两卫兵马皆已登船,预计五日后能入京。”

    秦风听此点头。

    “两卫兵马,一卫驻扎玄武湖,一卫驻扎在洪武门。”

    主要是皇城内,难以驻扎太多兵马。

    秦风又不便将亲卫放在皇宫里。

    而各部衙属所在的洪武门,由辽兵来掌管,这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

    有了这两卫亲兵。

    秦风未来在京都办事儿,就更方便了。

    秦风不愿意用太监。

    用辽兵亲卫,反而要更方便一些。

    “在京都,红鸾也无法插手此事儿,但会命王府内的亲卫去处理此事儿。”

    在辽地。

    红鸾的权力大得很。

    可在京都,红鸾的权利也随之收缩,很难出了这座辽王府。

    即便秦风如今已经监国,红鸾也并不打算干涉政务。

    省着未来有人为此有了由头,以此来坏王爷的名声。

    虽说可能不怕。

    但王爷毕竟刚刚监国,许多事儿都得慢慢来,快不得。

    “陈庆一什么时候来?”

    陈庆一如今已经接近四十岁了,算是辽地老成持重之辈。

    再加上范阳以及山东的治理,在大庆上下,都拥有相当的名望。

    “王爷打算将陈庆一升为内阁?”

    “没他过来,本王得累死!”

    “此番组阁,调来四人,陈庆一代表着辽地,南方官员一人,北方官员一人,功勋老臣一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也相对平衡一些。”

    秦风这么一搞。

    处理政务的一下子就变成了九个人。

    当然这也算上了秦雄英。

    未来的效率,也必然能够大大提升。

    “王爷让剩余三人各自举荐,唯独那勋贵老臣,妾身还真觉得有一人合适?”

    “说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王爷的岳丈大人。”
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