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0章 粮食安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375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辽王建探索船队,向东方大海探索这事儿。
    当初在大庆内,引发了不少热议。
    大庆的生活,千百年的变化都不大,所有的热闹,也不过是家长里短。
    谁家的婆娘不孝顺婆婆了。
    谁家的婆婆过于恶毒。
    或者秦淮河的船娘,又来了一批新的。
    总之就是身边生活上的那些事儿,翻来覆去的。
    可唯独辽地那边,则是另外一种风格。
    让所有庆人,都觉得新鲜。
    更不用说,辽地也是大庆的一部分,只独立于朝廷管辖之外。
    也唯有庆皇,才能跟辽地联络。
    这在大庆的制度中,是一个无比特殊的地方。
    曾经不知道有多少官员,都想方设法的琢磨去辽地做官,为此给庆皇施加了不少压力。
    可后来……
    后来那群贪官死光了后,去辽地做官这事儿,基本也就止住了。
    辽地太富裕了,这么富裕的地方,贪官不起心思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。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辽地如今的富足。
    让辽地保持高速扩张的态势,给庆人们带来了不少热闹。
    派遣船队向东探索,迄今为止京都还在热议。
    认为秦风这是想要访仙!
    始皇帝派徐福出海以求长生,这事儿在庆人的心目中,就仿佛是昨天的一样。
    如今的辽王,不过是强大到一定程度了。
    然后就想要追求更高的程度,去派遣船队寻找不老药,求长生了。
    这种说法,也是京都百姓们的主流看法。
    庆皇与太子,则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。
    虽说。
    秦风言之凿凿东方有一片大陆,那里有着高产粮食作物,能减轻庆人的粮食压力。
    “几个月了,没有任何消息。”
    “儿臣也写信向老六问过,老六没有收到船队的讯息,但老六相对比较放心。”
    庆皇则长叹一声。
    “就怕像徐福一样,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。”
    “儿臣以为应该不至于,带队的是老六的旧故,一起跟老六风里雨里过来的。”
    “当年辽地惨到那种地步,还愿意追随老六身边的人,都是经过洗礼的,绝对不可能背叛了。”
    庆皇听此,也不免点头。
    “话是这么说……”
    京都那些老勋贵们,不也是如此吗?
    庆皇信任他们,最终赢得了整个天下。
    可之后呢?
    终究有些人,信仰不是那么的坚定了。
    大庆表面上看去一片祥和,生机勃勃。
    唯有庆皇知晓,这潜伏在祥和之下的危机,究竟有多么的凶险。
    稍有不慎,便会动摇整个国家。
    他必须谨慎再谨慎,将有危险的老勋贵们,尽量控制起来。
    跟他打下天下的这批人尚且如此。
    老六的那批人,真的不会背叛老六吗?
    “那艘船上,有朝廷的人吗?”
    秦标笑了笑。
    “父皇没发现钦天监的人少了一半吗?”
    “嗯?”
    庆皇还真的没注意到这个。
    大庆朝廷上官员缺少,可是所有部门都少人的。
    钦天监只少了一半,而且这算是个清贵衙门,不会涉及到太多的利益。
    最多……
    私下里给别人算命去。
    这个庆皇倒是不咋管的,只要不要妖言惑众就好。
    “如今的钦天监,已是朝廷最吃香的衙门。”
    “原因就是老六需要,每支船队都得配上一些,而且给开出的俸禄不菲。”
    “去辽地的钦天监,俸禄大概是朝廷的五到十倍。”
    “现在有许多人都想入钦天监镀个金,然后再跑到辽地去。”
    秦标说着这,也哭笑不得。
    庆皇皱眉。
    “老六这是在挖朝廷的墙角啊!”
    秦标嘿嘿笑了声。
    “老六挖老六的,儿臣挖儿臣的,辽地的人才也不少,全是干臣。”
    庆皇不知道说啥是好。
    没想到在这互补上了竟然。
    “老六的确培养了不少人才,就是都过于年轻。”
    庆皇无比感慨。
    他很承认辽地官员的能力。
    甚至很喜欢用。
    就是有些时候,这些辽地官员有些过于的理想化。
    但仔细想想。
    这群年轻的辽地官员们,出发点又全都是好的。
    “只是他们与大庆的官场,有所冲突,总想着变革,特别跟那些上了年岁的。”
    “儿臣以为,变革是早早晚晚的事儿。”
    秦标对此相当肯定。
    “大庆的人口越来越多,都想要更好的生活,而并非是简单的饿不死、冻不死那么的简单。”
    “若以往还好,都觉得祖祖辈辈口中的盛世好,安稳祥和且强大无比。”
    “可细细想来,历朝历代的盛世,都不曾有大庆今时今日这般的人口。”
    “父皇与儿臣的压力,远比古之帝皇来的更重。”
    庆皇重重点头。
    “老大说的不错。”
    “这片土地上的人口,确实在不断的变多,粮食上面的压力,也越来越大。”
    “好在粮食产量,比起古人高了太多。”
    “历来盛世,一年也不过只能耕种一次,最多两次。”
    “可这南方的三季稻,一年能熟三次,虽说味道没有辽地稻米那么好吃,却也能养活无数的人口。”
    庆皇满是感慨。
    大庆的领土,一点都不小。
    延续的不单单是大胡皇朝打下来的江山。
    还有当年南朝时,在南洋经略的大片蛮夷地。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胡人的逼迫,致使当年许多南朝大族,都迁移到南洋等地。
    如今又全部归顺在大庆朝廷之下。
    京都在华夏而言,兴许过于偏南,有些偏安。
    可大庆在江南立足,一部分归化的领土,已经远在赤道以南的诸多岛屿上。
    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。
    京都在很北的位置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那些地方也存在着许多要教化的蛮夷之人,朝廷并没有直接统治,而是利用宣抚司等衙门,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归化。
    虽然也算是大庆百姓子民。
    但跟南北方正儿八经的有所不同。
    好在。
    那些人的数目并没有太多。
    秦标则满脸郑重。
    “父皇,粮食上其实不用过于担忧。”
    “等将北胡拿下了,大庆便有足够的牧场去畜牧牛羊。”
    “更不用说未来倭地内的粮食,虽然不多,也会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大庆内。”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