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5章 当了县令,没有县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504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宁古塔地。
    未来必然会成为北疆的一座城。
    那里有着丰富的资源。
    最为关键的是,那里能开发一处巨大的粮仓,全是高产的黑土。
    冬天兴许气候寒冷。
    但架不住那里土地的产量,会很高。
    中原的土地,都是耕种了几千年的,地力早就没有那么的肥沃了。
    辽地的土地,断断续续的,也耕种了有上千年的时间。
    毕竟从战国开始,这里就属于燕国的土地。
    甚至还能瞧见两千年前,燕长城的痕迹。
    与现在的长城不同。
    燕长城,是将广宁城以及周边的土地,用长城给圈起来了。
    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当年的匈奴人劫掠。
    太子曾给秦风写过信,曾称父皇有过打算,想在燕长城的基础上,再延长一段长城,将整个辽地圈起来。
    只是这个计划刚要实行。
    辽地就出现了意外。
    至于现在。
    辽地已经完全不需要长城来保护了。
    每一名辽人,都是捍卫辽地的长城。
    同样的。
    宁古塔地,也需要辽人前往治理。
    只是秦风一时间,没有想到什么人选。
    姜平从宁古塔地归来,兴许有想法,倒是可以听一听。
    听王爷如此询问。
    姜平倒还真愣了下,沉思许久,还真道出了名字。
    “属下这里,还真有一人,只是并非是老辽人,而是从齐地来的一位举人。”
    秦风眉头微微皱起。
    便听姜平道。
    “他叫周渊之,在陈将军那里负责后勤等事务,稳重且踏实,到了宁古塔之地后,更是尽心尽责,可替王爷守好北疆。”
    姜平说到这,不免有些纠结。
    身为辽人,姜平最清楚王爷最爱用的,就是老辽人们。
    可老辽人们。
    有一部分终究已经跟不上当下辽地的发展。
    这么大的领土。
    也当用一些其他的人。
    就比如这位齐地来的举人,能力就很强,能将那里治理的明明白白的。
    “本王知道这个人。”
    对于这位悲催的举人,秦风还是知晓的。
    当年倭寇入境,将周渊之家族所在的周家村全屠灭了!
    也就周渊之当时在访友,躲过了这场劫难。
    自此之后。
    他便恨死了倭寇,又因秦风征战倭国,来了辽地奔走,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儿。
    能成为大庆的举人。
    能力毫无疑问是足够的。
    若有缺额,举人可以为官。
    甚至还可以入京考取进士,入朝为官。
    可以说。
    是大庆最为关键的官员种子。
    虽说父皇没少杀这些人,在大胡皇朝环境下延续到今的,腐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,被杀也是应该的。
    至于周渊之不曾与这群人同流合污。
    不是他不想。
    而是他没钱。
    根本就没钱买官。
    最后索性当一股清流,靠着朝廷给的俸禄,以及务农活着。
    只是没想到。
    最后竟会发生悲惨之事。
    也让他的心,彻底归属于了辽地。
    秦风敲了敲桌子。
    “宁古塔地,增设为宁安县,编练花名册,上报朝廷。”
    “周渊之若无问题,为宁安县第一任县令。”
    在周渊之上任之前。
    得让红鸾查一查。
    虽说不可能有啥问题,但这基本是重用前,本该要走的流程。
    至于官员职位上。
    除了广宁城如此特殊之地外。
    秦风准备沿用大庆的制度。
    州府县镇。
    虽说……
    宁古塔那个地盘,庞大到已经到达州府的程度。
    但要是叫州府了。
    朝廷很有可能会派遣官员过来,虽说朝廷如今也没啥官员了。
    但要叫做县的话。
    那就仍旧属于秦风的封地,想咋管就咋管。
    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。
    就是朝廷官员中,没人愿意跑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做官。
    广宁城到宁古塔,都尚且需要一千五百里。
    京都要到宁古塔。
    足足三千五百里。
    大庆官员最高的流放惩罚,也不过流放三千里……
    这还多了五百里。
    如此环境,就算上报给朝廷,父皇真的想让朝廷来任命官员了。
    怕是也没有人愿意过来。
    况且。
    北胡归还百姓的事儿,朝廷不可能不知道,藏着掖着不如明着露着。
    如此一来。
    也能让父皇跟大哥,少一些顾虑。
    生在帝皇家,最害怕的就是猜忌。
    所以该坦诚相待的地方,一定要坦诚相待。
    这道任命,也并没有等待多久。
    辽地的办事儿效率极快。
    三天后,周渊之满脸懵的从辽王府内,领取宁安县令的印绶,然后穿着新的羊绒大衣,便重新赶往了那片寒冷的土地上。
    “县令县令……”
    周渊之看着手里的印信,满脸的迷茫。
    “可我的县衙在哪?”
    毫无疑问。
    宁古塔之地,除了修建的排屋,以及挤在一块睡觉吃大锅饭的人之外。
    根本就没有县衙。
    什么东西,都得周渊之自己去建。
    而且至少得挨过这个冬天,等到来年开春,才能规划宁古塔的一切。
    “决不能辜负王爷信任。”
    周渊之咬着牙,决定必须将这件事儿给彻底做好。
    虽说这可能很简单。
    既要保证这群归来的百姓的日常生计。
    又得执行教化任务。
   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。
    好在物资足够的充沛,广宁城的技术也足够成熟,还会派来许多工程队伍,帮忙建设。
    “王爷能用十年时间,建成了一座大庆规模最为庞大的雄城!”
    “我学王爷,还建不出一座县城吗?”
    周渊之去了宁古塔。
    关于宁安县设县的文书,也随着正常的驿递,正儿八经的送到了京都。
    看到这封文书的朝廷官员,吓得手都抖了。
    “竟然是辽地的!”
    对于朝廷来说,很少收到关于辽地的文书。
    因为那里完全是一副高度自治的状态。
    就连陛下,也不会通过朝廷过问,而是直接询问。
    这是跟中央朝廷统治之外的另外一套体系。
    而如今。
    辽地竟上文书了。
    这份文书,自然被不断地上报,经过了好几手,最终送到了庆皇的手里。
    “辽地来的?咋还这么正式了?”
    庆皇看到这文书后,都有些懵。
    直到看到文书上面所述内容,脸上的笑容根本藏不住。
    “这就开疆拓土了。”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