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2章 小心辽王坐大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493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庆皇很担忧。
    担忧未来的辽地,会被异族控制,夺取秦风如今的发展成果,被摘掉了桃子。若真到那个时候。
    出问题的恐怕不单单是辽地。
    怕是大庆内,也会被影响到,甚至被席卷。
    必须得提前布置一下。
    “至少,得保证辽地的百姓,庆人永远是最多的。”
    “这样就算真的有一天,发生了朕都不愿意看到的事儿,至少能保证不会被异族控制了整个天下。”
    “异族人掌控天下,只会在意异族的利益,从而罔顾天下人的性命。”
    庆皇敲击着桌子。
    “齐地还能塞下一千万移民吗?”
    庆皇不免敲着桌子,最终唤来了几位殿阁大学士。
    这几人,都是通晓古今拥有智慧之人。
    在朝廷内,也算是一股清流之辈。
    虽在宫内值守。
    但基本上都是五品官,年龄不小,地位不高,但私德见识等,都是远超常人之辈。
    殿阁大学士。
    百官也叫内阁大学士。
    除了华盖殿大学士之外,还有谨身殿大学士。
    以及文华殿大学士、武英殿大学士。
    这四个大学士,并称之为四殿大学士。
    四殿之外,还有两阁,分外文渊阁大学士,以及东阁大学士。
    四殿两阁,合起来便是殿阁大学士。
    也是庆皇罗列天下人才,形成的最强幕僚团。
    此时,兼任谨身殿大学士的。
    正是齐泰。
    齐泰是正儿八经的京都人,应天府乡试第一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京都的大考,拿了第一。
    而后又中了进士,在朝廷勤勤恳恳干了八年,从无过失。
    庆皇也在不久前,赐他名泰,兼领谨身殿大学士。
    至于为啥要赐名为泰。
    那就不得不说他出生于前朝时,父亲生他二十四,母亲生他二十七岁。
    合起来,便是五十一。
    所以他的本名,叫做齐五一。
    如今入了庆皇的眼,再怎么叫也不是那回事儿,庆皇直接赐名为泰。
    这就有齐泰的名字。
    端是位老成持重之人。
    “陛下让辽王治理齐地,颇有成效。”
    齐泰躬身,就事论事儿。
    “齐鲁之地,有鱼盐之地,臣以为再移民两千万,虽有拥挤,但却是可以的。”
    “然而臣并不建议陛下如此做。”
    “陛下与太子执意,将齐地交给辽王治理,辽王未来必然坐大,到时又该如何收场?”
    齐泰一下子就点出了要害。
    认为藩王坐大,于朝廷不利,是为祸端。
    庆皇听得连连点头。
    这个齐泰的见解以及能力,的确是足够的。
    也能看清这天下的局势。
    只是有点他终究还是有些孤陋寡闻。
    什么叫辽王未来必然坐大?
    还不够大吗?
    还想多大?
    只是这事儿。
    庆皇并不打算告知京都的这些人。
    以免横生事端。
    哪怕明知辽地已然坐大,庆皇却打算瞒下来。
    隐瞒,这也并非是很难的事儿。
    在京都的官员,很少有对大庆之外的事儿,有所了解的。
    至于知道的。
    嘱咐他们一句,不要乱说即可。
    至少在北伐之前,这事儿不能暴露出来,否则一定会出大问题。
    这已经不是藩王坐大的事儿。
    而是藩王已经彻底大了。
    庆皇明显有自己的考虑。
    “辽王是否坐大,暂时不用考虑。”
    庆皇直接开口,以免齐泰在这个问题上,抓住不放。
    如今还能剩下的臣子,大多都是有风骨之辈。
    对于大庆的藩王制度,仍然存在争议。
    只不过。
    随着庆皇前后杀了两拨,接近十万多名官员。
    如今的大庆官员,已经摆正了地位。
    就连自我的称谓,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
    以往自称为臣,这有点自傲的称谓。
    然而现在的称谓,是臣工。
    跟京都作坊里面的那些工人一样。
    是给皇家打工的一群人。
    这回的姿态,庆皇就觉得放的很对了,要接地气,不要总想着去高人一等。
    至于这个词,也并非现在才有。
    诗经里便有臣工为名的诗。
    嗟嗟臣工,敬尔在公。
    王厘尔成,来咨来茹。
    这是一首劝慰群人的诗。
    如今大庆的百官用此来称呼,也恰到好处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倒也证明了上千年来,官员的地位变化。
    也许,官员姿态放低,只会是一个相当短暂的时期。
    兴许等庆皇老去之后。
    大庆的官员们忘了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刀,故态复萌。
    但就目前来说。
    杀了两拨之后,效果很好。
    甚至可以说立竿见影。
    庆皇发话,齐泰自不敢多言。
    “臣失言!”
    “若论治世之能臣,辽王麾下最多,只是如今声名不显。”
    “再迁百姓入齐,应当不会出什么乱子,就怕齐地百姓入辽,再填辽王的实力。”
    庆皇顿时笑了。
    朕给齐地移民。
    是只是为了给齐地移民吗?
    要的就是那些百姓,最终被老六带到辽地啊。
    将那片曾经属于东胡人的白山黑水,彻底纳入到大庆的版图中。
    不能因为害怕老六坐大,就此内斗,丧失了这次开疆拓土的大好机会。
    而且只要有老六在。
    大庆的版图,扩张二分之一,甚至翻倍都是有可能的。
    再者。
    当年庆皇也说过,让藩王镇守边地,也希望他们能开疆拓土,将大庆发展壮大。
    只是庆皇觉得,这是需要几百年的过程,甚至无比漫长。
    到时候就算朝廷衰落了。
    周边的藩王仍旧在竞争。
    那些藩王的后代,就算有朝一日入主了中原,仍旧算得上是他庆皇的子孙。
    只是庆皇没想到的是。
    在他还活着的时候,就见到了藩王坐大的场面,甚至势不可挡。
    “有老六在,至少能再增大庆五十年运势。”
    “至于老大,似乎只能再添二三十年。”
    庆皇心底,是有一笔账的。
    太子秦标当下的状态,不似长寿之相。
    甚至庆皇更惧怕真到一日,白发人送黑发人。
    他想让皇位稳住传承。
    最好的办法,就是等北伐之后归来。
    就开始着手老大的登基仪式。
    然后再立皇孙秦雄英为太子。
    到时候就算老大真的出了事儿。
    也能保证雄英能顺利的继承皇位。
    兴许雄英还很年轻。
    但只要有老六在,就没人敢欺辱雄英。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