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4章 半部论语……当然只能治半个天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601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悠扬的汽笛声,传荡在干净整洁的码头上空。
    港口处似乎有所回应,传来一阵悠扬急促的钟声。
    这钟声很快,与晨钟暮鼓不同。
    但舰船却明白了意思,庞大的船身对准了方向,向那钟声的方向而去。
    辽地的码头,很高很高。
    海面距离码头上的距离,甚至都要有城墙般的高度。
    刘强拎着大包小包,站在拥挤的甲板上,不敢置信的望着远处的那座港口。
    若坐着小舢板,从海面上看着码头。
    怕就会觉得那是立在大海尽头的高耸城墙吧!
    好在站在这高大的战舰上,是能俯瞰整座码头的。
    即便春风料峭,依旧寒冷,码头上却有着来来往往的人,扛着大包小包的东西,繁忙且热闹。
    刘强更是亲自看到,在远方停泊的码头边上,有着冒着黑烟白雾,拖着长长车厢的大家伙。
    人在那如若长龙的大家伙面前,显得格外渺小。
    工人们将货物从巨舰上卸下,而后又重新装满趴伏在轨道上的车厢内。
    “那是……蒸汽火车?”
    刘强忍不住问道。
    恰巧那水兵兄弟就在附近。
    “你们稍后就坐那个,去广宁城。”
    听此。
    刘强越发的期待了。
    船上的蒸汽机,已让他足够的震惊。
    看着被蒸汽机驱动的明轮,他觉得自己都能看一天都不眨眼了。
    火水之炼,竟能有如此玄妙的变化。
    当真稀奇。
    不过辽人那边,称这为科技。
    刘强觉得这两个字总结的极有道理,充满了文化的底蕴。
    这与这个词是王爷提出来的,没有半分钱关系。
    刘强纯粹觉得这个词用得好。
    但具体好在哪里……
    刘强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来。
    但科学所产生的影响,却是有目共睹的。
    辽地那在海面上飞快的舰船。
    据说他们所乘坐的,还不是最快的。
    还有着承载了大量的货物的火车。
    “孔老、县令、下船的人多,等不挤了再下去吧。”
    孔老本能的皱起眉头。
    若在以往。
    谁先下船,谁后下船,这都是有说头的!
    他们身份地位如此尊崇。
    理当在护送之下,先下船。
    只是辽地的舰船,又有独特的规矩。
    谁先走到下船口,谁先下。
    甚至还排起了略微扭曲的队伍。
    不看身份,没有特权,皆排队下船。
    这看起来,似乎别有一番道理。
    “让这些人先下也好。”
    孔老点头。
    只是胶县令不免擦着汗水。
    大庆治理天下,多在意当地乡绅的。
    在齐鲁之地,最大的是谁?
    那还用说?
    当然是孔圣人一门!
    天下百官、儒生、士子、可皆是孔圣的门生。
    甚至说句不客气的话。
    就算天下的皇帝换了又换。
    他孔家的衍圣公之位,却从未换过!
    如今大庆立朝,衍圣公更是官居一品,地位超然。
    孔府在士林中的地位,那更是超然的。
    也正是因此。
    才会选孔府的长者,来拜见辽王。
    衍圣公在京都当官,这次来拜见辽王的,自是衍圣公的弟弟。
    这也表示了孔府的态度。
    衍圣公,自然是跟着朝廷的正宗。
    而衍圣公的弟弟。
    当然对应着太子陛下的弟弟。
    总之。
    孔府为此可是讲究了极多。
    甚至还带来一卷古籍。
    若论天下藏书,孔府之多,怕是还在皇宫之上。
    只不过。
    见到这忙碌的景色,这位孔府内拥有实权的老者,也不敢万分感慨。
    “此地已有至圣的期盼,老有所终、壮有所有、幼有所长,天下为公。”
    只是这话一出。
    周围却无一人搭理他。
    气氛突然变得极度尴尬。
    若在齐鲁之地,何曾有人敢如此对他?
    最后还是胶县令看不下去,应了一句。
    “孔老说的是极。”
    有了回应,孔老的脸色方才好了些。
    “此番入辽,老朽当为辽王殿下奉上一部论语。”
    胶县令只能点头。
    孔府的书,天下士子都能来借。
    这奉行着孔子的有教无类。
    甚至不是士子,只要愿意看书,愿意珍惜,都可去孔府看。
    可这孔府的书。
    却不是所有人,都能收到的。
    这可是最高的礼物。
    而特别送论语,更是有着另外一层意义。
    昔年南朝时,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。
    只不过南朝所治理的。
    也终究只是半个天下。
    南朝的开国皇帝,高官厚禄养着士大夫治天下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    强文弱武。
    因为南朝的开国皇帝,就是个武夫。
    只不过他黄袍加身,篡夺了皇位、统一的割裂的局面。
    虽说。
    临死前也不曾收服燕云之地。
    但他毫无疑问,算是一代明君,而且是位跟庆皇一样,喜欢穿旧衣服,用旧轿子的节俭皇帝。
    甚至连皇宫都不曾修缮。
    南朝的皇帝,也被称之为官家。
    就是因为南朝开国皇帝,将自身的姿态摆得极低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庆皇有些东西,做得不如南朝皇帝的。
    就比如南朝的开国皇帝,喜欢将自己穿过的旧衣服,赏赐给大臣。
    天子穿过的衣服,赏赐给臣子。
    这该咋说呢?
    都当大臣了,还差你这一两身衣服穿?
    只不过天子赏赐,又有另外一层意思。
    而且南朝开国皇帝,不单单对自己抠,对儿女也抠。
    至少不可能像庆皇这般,对秦风如此纵容。
    就是。
    南朝皇帝要收服燕云的手段,终究还是弱了点。
    他攒钱!
    国库一年攒一点,等钱攒的足够了,就给契丹,从契丹人的手里,将燕云之地赎回来。
    只不过。
    最终他没有挺到那个时候,就死了,而后被秦弟弟继承了皇位。
    至于那位亲弟弟。
    也就是著名的高粱河车神,两次北伐全部失败,跑的贼快。
    而且辽王府里,还有一幅从曾经的晋王那几大箱子里,翻出来的宝贝。
    一幅从南朝时,流传至今已有百年的图。
    幸小周后。
    这个小周后,就是写春花秋月何时了、往事知多少的那位南唐后主的皇后。
    只不过长得太漂亮,总是被那位车神,召进皇宫内,几天几夜都不出来。
    而辽王府幸小周后图。
    用的是南朝皇家画匠的手笔。
    也就是说……
    那是车神皇帝,在那啥时,命一堆画师在边上画下来的。
    这癖好。
    相当独特。
    太监在旁边伺候也就算了。
    竟然还要让一堆画师,也在边上伺候着。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