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1章 太子归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596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太子刚离开谨身殿。
    庆皇就释放了一批官员。
    锦衣卫指挥使毛鸿,更是连夜前往大牢,将一批官员释放了出来。
    望着黑黢黢、冷飕飕的夜晚,一群官员都懵了。
    “这个时候放我们出来,究竟是放我们,还是想杀我们?”
    “皇城早就宵禁了,出去了再被抓到另外一个牢里去吗?”
    虽说京都晚上不宵禁。
    但那并不包含皇城。
    皇城与宫城,都是执行宵禁制度的。
    毕竟这个地方,安全第一位。
    要么怎么能被称之为紫禁城呢?
    晚上放掉他们,都怀疑锦衣卫们是故意的!
    “走又走不出去,夜深了更冷,这摆明了是想将我们冻死在这!”
    “怎么?刽子手的刀砍钝了吗?让我们换个死法?”
    官员也是文人。
    那张嘴损得厉害。
    京都冬天的晚上的确冷。
    但这么一群官员,找个屋檐下挤吧挤吧。
    也不至于会被冻死。
    顶多遭一遭罪罢了。
    只是有官员愤怒,也有老实的,提前找好了避风的地方,准备凑合一宿。
    等明天天一亮,皇城也便能走了。
    也有人准备去外面的街上走走,然后再被巡城的五城兵马司抓住。
    从锦衣卫的大牢。
    再被抓到五城兵马司的大牢。
    虽说有可能再被关几天。
    但至少住的地方解决了,不至于在外面挨冻。
    就在众多官员焦急之时。
    东宫的管事太监姗姗来迟。
    出示了太子令牌,锦衣卫的官员自当放行。
    锦衣卫毕竟是皇家专门监督百官的人。
    皇帝的话要听。
    太子的话也得听。
    据说北方的锦衣卫,辽王的话也得听。
    都是他们的君。
    只不过据说辽王很少亲自指挥锦衣卫。
    并非辽王刻意避嫌。
    而是锦衣卫没有辽王的亲卫好用。
    可在京都,自有京都的规矩,错综复杂的。
    “太子刚要睡下,就得知诸位大人被连夜释放。”
    “也让杂家给诸位大人准备了院子,先做休息。”
    “等过些日子,太子殿下必将诸位大人被查封的家,重新给要回来。”
    东宫太监一来,瞬间就笼络住了这些大臣们的心。
    至少在这死冷寒天的冬夜。
    太子能给他们一个住的地方,就已经让他们相当感动。
    不用多说。
    他们未来必然效忠太子殿下!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被放的这一批,也都是有贤能的人。
    以往也做过不少事儿,能力不差,只可惜犯下了小错误。
    甚至有的干脆就是被牵连的。
    若非如此。
    庆皇也不能将他们给放了。
    这个消息,很快就传递到了胡相府内。
    最近的胡庸,显得很憔悴。
    奏疏太多了!
    即便在相府内,依旧有官员拜见。
    有些事儿适合在朝堂上说,在奏疏上禀告。
    可在私下里。
    大多都会提前通气儿,确定下来。
    此时胡庸也刚送走官员不久,下人便告知了刚发生的消息。
    “太子殿下拜见陛下,一批官全被放出来了?”
    “太子殿下的病?这是好了?”
    胡庸瞪大了眼睛。
    原本的谋划中。
    太子染病,必然衰亡。
    可这才多久?
    太子就能去谨身殿拜见庆皇?甚至重新开始参与政务了?
    虽说只是释放一批官员。
    但这是一个无比明确的信号。
    “听说太子最近都在用辽王送的老山参泡水,喝的药汤也都是辽地药材做的,辽地药材的药力普遍有些足!”
    胡庸瞪大了眼睛。
    “老山参!”
    “送啥子好山参啊!”
    “这不是坏了大事儿吗!”
    胡庸气的直掐大腿,掐得自己脸都紫了。
    但这些事儿。
    又不能说。
    “本相暗中行事,为的是啥?”
    “为的不就是你辽王能够上位吗?”
    “辽王殿下您就不能全当看不见,等太子病逝之后,辽王殿下不就有机会当储君了吗?”
    “非要掺和一手,送劳什子的千年老山参做啥!”
    胡庸简直要气疯了。
    好好的谋算,暗中动用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。
    甚至连秦地,如今都搞的疫情四起。
    最终还是他这个宰相,得向秦地调配一些物资,将那里的情况稳定下去。
    但凡秦风装作不知道,太子这下必然都挺不过去。
    而现在。
    秦风似乎给太子续了一波命。
    “此事儿过后,太子一直在京都,怕是再也没了谋算的机会。”
    胡庸觉得今天晚上。
    可能要睡不着觉了。
    甚至有可能会连续失眠几个晚上。
    他在算着执行计划的那批人里,自己要动用怎样的手段,才能将那些人全部一个不剩的抹除掉。
    就算锦衣卫查了。
    只要线索断了。
    锦衣卫也不可能最终查到他胡庸的头上。
    “当初的一念之差,让我在这条路上,不得不一直走下去啊!”
    “一旦事发,必亡。”
    哪怕相府内的屋子内暖烘烘的。
    胡庸也觉得浑身冰凉。
    后悔吗?
    肯定是后悔的。
    可身居高位,后悔又有什么用的?
    事情既已走到了这一步。
    即便出现了错误。
    也绝对没有退路可言!
    胡庸捏紧了拳头。
    此刻的胡相。
    已更像是个赌徒。
    以往的他为了权势地位拼尽一切。
    而如今为的。
    却是自己的命。
    还有他全族的命!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。
    太子的确开始重新接手政务。
    虽说效率变慢了许多。
    但许多官员都觉得,以往太快了反而不好。
    太子处理的太快,他们反而跟不上太子的进度,搞得他们都没干活一样。
    如今虽然慢了。
    却也刚刚好。
    接下来的几日大朝会,最终也将犯官家眷的流放地,彻底定了下来。
    “犯官家眷,男子迁往倭国种地。”
    “今后胆敢有触犯朝廷制度者,皆流放倭国!”
    这项制度。
    被定为了国策。
    也算庆皇对百官们,一个有效的震慑。
    你们犯错,朕不单单要杀了你。
    而且后代流放倭国。
    一旦流放,基本永世再无回大庆的半点可能性。
    更别提回大庆做官。
    而倭国吗。
    海啸地震不断,一个不好,也有灭族之祸。
    甚至更令百官惧怕的是。
    未来朝廷流放倭国,恐怕流放的不单单是犯官的家属。
    恐怕还有些罪不至死的罪犯!
    那必然会让倭国内的生存环境,变得更加恶劣。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