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7章 飞燕舰阵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656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显然。
    足利义直借此机会,打了个好算盘。
    白平索要十万两。
    到足利义直这里直接翻倍。
    在这个消息封闭的地方,其余大名也很难知晓辽兵具体要了多少。
    而且。
    足利义直称幕府出最大头的八万两。
    这让许多领主都相当感动。
    十二万两虽然也不少。
    但彼此凑一凑,还是能凑出来的。
    讨论了足足有一天。
    各大名也相应的领下了各自该缴纳的份额。
    这也就是武士为主的地方,办事效率极高。
    这要放在大庆朝廷。
    都得讨论两年。
    讨论这十万两究竟该花在什么地方,怎么打死敢向他们索要十万两黄金的人。
    然后再从对方身上赚回这十万两。
    然而。
    倭国终究不是大庆。
    幕府将军不但没有扛事儿,反而在这群大名身上,反手赚了两万两。
    等所有人离开御所。
    足利义直无聊的望着远方。
    “一群蠢货。”
    武士的确强大。
    可弱点也很明显。
    脑子普遍都不太好用。
    倭国的武士,能被大庆文人那一套,玩得死死的。
    事实上。
    倭国的贵族,也一直被中原皇朝的官员们玩。
    无聊了就抖一抖。
    玩的没意思了就抽一巴掌。
    也是吃的亏多了,倭国的武士才开始仰慕中原文化,开始学习。
    只是这文化到了倭国内。
    也多少有些不伦不类。
    足利义直也不需要学的太明白,中原皇朝那一套只需掌握很浅显的一层。
    就足够掌握倭国内的武士。
    “只是就算赚了两万两,若辽人打来,又有何意义?”
    足利义直无比惆怅。
    他是幕府将军。
    这把剑,终究还悬在他的脑门之上。
    辽兵待在大阪不动,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    “不知卖掉所有倭国大名,能不能让辽人放过北岭。”
    足利义直抓耳挠腮的想着。
    他甚至觉得。
    如果可以的话。
    让辽兵去打其他大名的地盘,最好将所有大名的领地扫过一遍。
    或者。
    幕府也可以像大阪倭兵一样的投降。
    不知道辽人收不收。
    事实上。
    想投降辽兵的倭人,很多很多。
    所有倭人都清楚,单凭幕府,单靠大名们的军队。
    是难以抗衡住辽兵的。
    也正如本州武士都明显知道的那般。
    辽兵就是王师。
    投降王师,这有什么错?
    只是。
    辽兵明显不想接触这群倭人。
    就连投降辽兵的那些大阪倭人,也很地方他们这群人。
    甚至谁要派出使者前往跟辽人沟通。
    大阪倭兵就会先将其截杀了。
    生怕有一支新的倭兵,影响到他们在辽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    辽兵不主动进攻。
    倭国内部便开始各自勾心斗角。
    甚至有领主想主动一些,替辽兵打了辽兵所要打的地方,以此来当投名状。
    只是白平丝毫不管这事儿。
    而是看着海军新运走的倭人。
    “原来倭国的匠人,都聚集在本州地界。”
    大阪城内的人口,明显减少了许多许多。
    李渔站在白平的身边,望着远处。
    “大阪城内多工匠,以往还担心倭人无法胜任铺设铁路的工作,但这里的匠人,应当能够胜任。”
    毫无疑问。
    辽地的矿工,如今基本够用了。
    可在铺设铁路上,拥有极大的缺口。
    这需要懂得技术还得听话的倭人。
    恰好的是。
    本州这些城池内,最多的就是工匠。
    特别锻造倭刀的工匠。
    倭人什么都不行,唯独倭刀被当成了看家本领。
    因为倭人的军队中,最好的武器就是倭刀。
    那是武士才能配备的武器。
    大庆的刀剑,整体上与倭刀相比,是远远不如的。
    当然,这只是说寻常刀剑。
    大庆刀剑走的是性价比,步骤简略了太多太多。
    而倭刀,每一个步骤都极度精细,而且严格按照繁琐的步骤锻造,一步都不得出差错。
    匠人们也不敢出差错。
    因为给武士用的刀,若错了一步,导致质量下降。
    那么祭刀的就是匠人的头颅。
    甚至是匠人的一家老小。
    这种高压之下,倭地的匠人工艺不好才怪。
    故而用这些匠人去给辽地铺设铁路。
    也算对口。
    “这些倭人走的都很情愿,没有半点挣扎,将军可是有所告知?”
    白平笑了笑。
    “我告诉他们, 给辽王修完铁路就被送回来。”
    李渔听此,也不免露出了笑容。
    修完铁路?
    这群倭人恐怕修到死,都修不完王爷要的铁路!
    只不过,今后怕是有得忙了。
    如今辽地的海军战舰,也进行了细分。
    一共大致分为了五类。
    一为宝船。
    就是专门运送各种宝物的船,也是最安全的船。
    二为马船。
    也就是专门运输战马的船只。
    三为粮船。
    其实就是补给船,除了粮食之外,还有海军将士们的所需,必要时还要装载足够量的煤矿。
    四为运船。
    这是近几个月专门搞出来,专门用来运送倭人的船。
    一艘运船,里面能挤满四千倭人。
    如今共有十艘。
    也就是一趟下去,光这种运船,一下子就能运走四万倭人。
    最后一类。
    则是战舰了。
    辽地战舰,清一色的蒸汽动力,如若海上喷涌黑烟的怪兽。
    就连李渔这个指挥使。
    也没想到海上战船的分类竟然能这么多。
    但不得不说。
    这么细分之下,当真比以往更加好用,指挥起来也更加顺当。
    其实细分出这么多类,也都是军中将士提的经验。
    你说一点,我说一点。
    最后所有的经验汇总起来,加以筛选。
    辽地的海军自然成长飞快。
    甚至到了每天都能进步的程度。
    甚至就连诸多航海经验,也在飞快的累积共享。
    毫无疑问。
    航海是一门无比复杂的学问。
    就比如随着招募许多南方沿海的渔民后。
    现在辽海军流行了出行前,先祭拜一下天后娘娘。
    兴许这行为没用。
    可这却是大庆沿海渔民多年的经验。
    万一。
    这拜一拜万一就有用了呢?
    反正也多不了太多事儿。
    其次。
    则是辽地战舰阵列。
    如今辽地战舰远征,最有效的阵列,就是飞燕阵。
    也就是从空中俯瞰下去。
    船队形成如同飞燕的样子在大海上航行。
    还别说。
    这种阵列,能有效的节省动力。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