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2章 封关锁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560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“南兴北落。”
    秦标沉浸了良久,嘴里喃喃说着这个词汇。
    “老六为何如此断言?”
    秦风指了指墙壁。
    “范阳城的墙,青砖砌成,而南方的房屋,只需木头即可。”
    “同样的房子,南方房屋的成本,天然比北方低很多。”
    秦标听此,不免点头。
    “北方更冷,房屋自然也搭建的厚实些,方才能抵御严寒。”
    “而且北方干燥,木头房子怕火。”
    “可这屋子算不上什么,南方百姓劳作个一年,便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小院子。”
    “就算这范阳城,孤也了解过,一座也不过是三年劳作所得罢了。”
    “可在范阳,夫妻二人皆可做工,去掉日常花销,两年时间便也能得一座遮风避雨的屋子。”
    秦标对范阳城,还是相当了解的。
    盖一排楼。
    需要用多久?
    上百个匠人,几个月的时间便能盖好。
    可售卖,却要一人辛苦工作三年。
    这其中的利润,很大很大很大。
    若非这是老六的封地,秦标都会勒令当地官府,必须将房屋的价格往下降一降。
    哪怕做不到一年半赚一套房。
    两年也行啊!
    为何非要三年?
    有些黑心了。
    只是这是老六的封地,秦标懂得不多,也不便于插手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最开始秦标的确如此想的,可见到屋子内配的水管与暖气后。
    秦标觉得三年所得,也不是不能接受。
    毕竟冬天再无被冻死的忧患。
    秦风也不知道秦标的心思,只是继续道。
    “天下万民所需,无非就三个字。”
    “衣食住。”
    “辽地则要多个字,那边是行。”
    “关内制度紧闭,行这方面,基本都掌握在官府的手里,严格控制,不说也罢。”
    “可单说衣食住这三字。”
    秦风敲了敲桌子,秦标与秦棣身体都不免前倾,准备听秦风言论。
    “先说衣。”
    “北方冬季寒冷,冬季自然要多添衣。”
    “富贵者可穿皮裘,以貂皮为贵,其次狐狸皮熊皮等次之。”
    “略微有钱的,则能穿羔羊皮做的冬装。”
    “平民者,则只能穿老羊皮做的袄子。”
    “再穷的,只能聚在一起抱团取暖。”
    “就单说寻常一件的老羊皮袄子,在北方居住就要比南方花费不少的钱。”
    “更不用说,天下织物如今皆出江南,江南的布料价格比北方低的不是一点半点。”
    秦标重重点头。
    “确实如此,长江以南,即便小儿也年年有新衣能穿。”
    “可这北方,基本家家衣物并不算多。”
    “贫穷者,一家甚至只有一条裤子,谁需要谁穿着出门。”
    说到此处,秦标也满是感慨。
    “大庆内的衣物尚且不够用,江南商人还将丝织品偷偷贩卖到海外,以求获得更多的黄金与白银。”
    “可恶至极!”
    秦风听此,突然有点理解,大庆为何要闭关锁国了。
    江南制造出的衣物,堪称全天下间最好的丝织品。
    贩卖到西方,更是价抵黄金。
    可黄金与白银,能用来当饭吃吗?
    简直可笑至极。
    大庆的制度之下,朝廷的控制力极强,并不需要黄金白银。
    唯有那些世家大族,以及商贾们喜欢囤积此物。
    可囤积此物。
    并不利于大庆的资源调配。
    就等于大庆这边要将衣服送到北方。
    后方有一群人在拖后腿,说卖出海外,能换来更多的钱。
    父皇与大哥,不是不清楚海贸的富裕。
    朝廷也在进行官方的贸易。
    只是私自贸易这口子一旦开了,贫富也就出来了。
    这天下。
    也就没那么公平了。
    相比海洋上的庞大财富,朝廷更需要的是安稳与公平!
    哪怕大家都穷点。
    也不能被那些财物迷了所有人的眼睛。
    秦风也只能感慨。
    大庆的调配体制,依旧延续着封建皇朝的传统。
    可始皇帝一统天下时,才多少人?
    两千万?
    就算后来的盛世,天可汗的治理之下,才多少人?
    七八千万人!
    也就南朝时,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提升。
    加上在南方拥有众多附属国,源源不断的给输血。
    大庆如今才勉强达到四万万人。
    其实建朝时,根本没有这么多人。
    只是十年来江南安稳,遇到了大生育潮,一家都生个四五个,甚至往死了生。
    人口才猛增到四万万人。
    但也进一步造成了问题。
    江南人,太多了。
    土地不够分。
    许多人,更是进城给作坊打工。
    也得亏江南手工业发达,能贩卖到海外,从海外换取大量的粮食。
    可依靠外来的粮食,来养活江南的这些百姓,不是长久之计。
    粮食安全。
    必须掌握在大庆自己的手里。
    将南方多余的百姓,迁移到北方,势在必行。
    秦风听秦标所言,略微沉默。
    “海贸,也算好事儿。”
    “只是朝廷对海外,太讲公平。”
    秦标耸了耸肩。
    “父皇定的基调。”
    在大庆,父亲就是头顶上的天。
    儿孙自当遵从。
    更不用说庆皇开创了无边伟业,秦标等子孙,自然得听话。
    不是不想不听话,想超越庆皇的功绩。
    可结果证明,都没有超过。
    唯一有希望的,可能就是秦风。
    可庆皇在这片土地留下的传说太多太多。
    秦风还不够。
    单说庆皇一统南北,结束了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局面,于华夏便有再造之功。
    此功……
    对于大庆人而言,已经盖了帽了。
    除了世家大族还在蠢蠢欲动,想要窃取神器之外。
    天下百姓。
    有几个不赞同庆皇功绩的?
    哪怕北方百姓,对大庆朝廷有怨言,觉得建朝后南方越来越好,偏偏北方天灾人祸。
    那可。
    也仅仅是怨言。
    并不影响庆皇的功绩。
    庆皇功绩太高。
    所说的话,秦标不敢不遵从!
    甚至今后秦标若是违背了,官员能骂秦标不孝!
    在大庆,若是不孝之名背上了,那名声可真就臭了。
    更有甚者。
    甚至能拿庆皇的话,来教育秦标。
    好在庆皇在世,秦标察觉到不对,立马去告知,自有庆皇唤来拿他话教育秦标的人,好好的收拾收拾。
    只是……
    若是庆皇百年之后呢?
    必会有官员,会拿着庆皇的话,骑在秦标的头上。
    这点。
    也是所有二代的痛。
    秦标自然清楚。
    只是……
    他们能干,秦标也有迂回之法。
    他未来会成为皇帝,却不会是孤家寡人。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