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7章 天生的君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码字还债字数:2514更新时间:25/02/25 19:47:2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大庆兵阵之道,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。
    其中变化无穷。
    而大庆太子亲卫的兵阵,更是精华中的精华。
    若倭国家主,能得这兵阵之一二,便可横扫整个倭国!
    甚至放眼天下,除了大庆与北胡之外。
    无人能再是对手。
    至于大庆与北胡,更是天下间唯二的强国。
    都是能指挥百万大军作战的雄主。
    百万大军战争,也是倭国人最为奢望的。
    然而也仅仅是奢望。
    当这艘小船飘荡到倭国内时,又不知道因为这张酒井次绘制的兵阵宝图,掀起多少腥风血雨。
    这是后话。
    等太子车队再度回到徐州城内时。
    徐州城的官员们,也经历了末日。
    大量京都锦衣卫散布徐州城内各个角落。
    更是接受全城百姓检举。
    但凡此地官吏有不法事被查明,后果极度严重。
    秦棣望着整日往城外运输的囚车,叹息一声。
    “大哥这治国手段如若雷霆,不知比父皇高明多少倍。”
    “此番大肆治理之后,徐州城周边十年内再无祸乱。”
    “对于天下官员来说,也是一场震慑。”
    秦棣文治武功皆可。
    堪称大庆的文武双全。
    文治上,应有半个丞相的能力。
    武功上。
    应该堪称一方大将。
    秦棣更拥有治国之能,却属于半文盲。
    然而在耳濡目染之下,受益良多。
    秦风看着太子无比流畅的治理手段,以及各种人手被充沛调度,各司其职,就觉得头大。
    “大哥一天恨不得接见八百个人。”
    “效率真高。”
    在秦风的印象内。
    官府的商议,往往都是又长又臭的。
    一件事儿往往很久都出不了结果。
    可这对太子来说,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    秦标处理政务精准高效。
    别人一个月做不完的事儿,秦标半天就能做完。
    一是徐州一地之事,比大庆天下事少太多。
    二是地方官员的威望,许多事儿都难以推动下去。
    可秦标的威望在这。
    只要秦标开口,所有关节便能畅通无阻的执行。
    徐州城周边就如同血栓了多年的病人。
    秦标一来,所有血栓全部被通开。
    再加上当今太子的命令,也继承了庆皇的思想,故而徐州城内的百姓,天天都有跪拜在行宫前磕头的。
    “大哥是真的得民心。”
    站在行宫的高处,能瞧见那些磕头的百姓,也能隐约听清感恩的话。
    若是几人。
    兴许是有人派人故意作秀。
    可来跪拜的百姓,数量实在太多。
    而且看那些百姓哭哭啼啼的表情,似乎在宣泄着过去遭遇的痛苦。
    离开时。
    眼中又重新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。
    “大哥一如既往的深受百姓爱戴。”
    秦棣羡慕不已。
    “我们兄弟,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。”
    “大哥年少时,便已富贵,也就是父皇教导的好,才让大哥在治理手段上,远胜父皇。”
    “而且手段也很淳朴,最为符合天下百姓的利益。”
    “咱们一家,也就父皇跟老六你,遭过罪。”
    庆皇的罪不必再说。
    秦风的罪,则是当年辽地陷落。
    但这一切。
    都过去了。
    秦风趴在栏杆上。
    “此番治理之下,徐州城只要再无大股倭寇袭扰,便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恢复。”
    秦风对大哥的治理能力,更是高度赞赏。
    秦风自问做不到。
    秦风的治理手段,往往有些粗暴,甚至用接地气都不足以形容。
    有时候都接地府了!
    而且秦风用人,给予其信心与信任,让部下放手而为。
    太子用人,则相当周密,一环套一环,掌控力超强。
    当然也超级累。
    只是太子勤政,也乐在其中。
    完全把处理政务当做了爱好。
    这点无论秦风,还是秦棣,自问都是做不到的。
    “天生的君皇。”
    秦风如此感慨着。
    朝廷安稳,地方藩王才会安稳。
    而一旦朝廷不稳,他们这些藩王,将会随之被削弱。
    庆皇与太子,都为雄主,有气吞八荒之魄,自不怕藩王势大。
    可要换了但凡弱一点皇帝。
    他们这群藩王,必被认为心腹大患。
    这点无论秦风还是秦棣,都相当清楚。
    “国朝安稳最好。”
    秦棣感慨着。
    谁都前方正顶着压力,对抗着异族。
    后方再度出事儿。
    辽地的事儿,出现一次就够了。
    若换做其他地方再遭一次灾。
    谁也不敢保证能再出现秦风这般的王。
    父皇与太子的强,是可以被理解的。
    而秦风的强。
    有些不讲道理,望而生畏,无人能理解。
    辽地的许多事儿,似乎都是不太合理的。
    可那么多不太合理的东西,又无比稳定且让辽地变得无比强大。
    “此番剿倭,太子侍卫里,辽籍将士战功第一。”
    秦棣别提有多羡慕。
    他们封国内的人才。
    是可以在大庆朝堂上流通的。
    地方上的人才进了朝堂,未来肯定会反哺家乡的。
    这对于朝堂,对于地方,都是有好处的。
    辽地的将士立了功。
    秦风这个辽王,也少不了分上一波功劳。
    只不过秦风如今功劳已经足够,不再需要。
    “从今往后,大庆的士兵,怕是皆以前往辽地当兵为荣。”
    “听大外甥说,京都许多二代三代都在走门路,想要前往辽地当兵,混一份履历。”
    秦棣口中的大外甥。
    应就是李九江。
    在京都小辈的勋贵中,李九江威望极高。
    他的威望,主要还是在于庆皇的赞赏。
    秦风微微皱眉。
    大庆的生态人文,便是如此的。
    任何团体体现了强大,便会有无数人挖空心思想要进来,从而渐渐的成为了这个团体的蛀虫。
    皇权如此。
    地方官府也如此。
    若是哪个地方治理的好了。
    便有无数人走门路进来,成为蛀虫。
    用不了多久,便会彻底糜烂。
    就算规矩定的再死。
    这群头脑聪明的人,也会寻找出无数漏洞,将规矩破坏的不堪入目。
    “不怕死在辽地吗?”
    秦风冷笑一声。
    “辽兵的战损,天下间可是最低的。”
    “况且有老六你在,想出现意外都难。”
    天下间,谁人不知辽王最在意的,就是他的辽人?
    秦风笑了笑。
    “那就难说了。”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