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36章 自己挖的坑含泪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许火烨字数:2384更新时间:25/02/24 11:16:3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徐牧取下信件拍了拍苍白鸾的脑袋,问道。
    “你主人还让你捎话了没?”
    苍白鸾的眼眸眨了眨,突然口吐人言,不过声音尖锐刺耳。
    “徐牧!梁帝要你的剑骨,要你的命!你还赖在北凉做什么?”
    “趁着梁帝的使者还没有到北凉,与我一起回涂山,成亲!”
    “你想好了就让小白捎信回来,我给你的寻踪玉你还留着吧?”
    “有任何的危险捏碎寻踪玉,本圣女心情好,自会去救你。”
    苍白鸾说完便拍打两下翅膀,猛吃桌上的菜肴。
    徐牧展开信件后,看完了上面的所有内容,不禁眉头紧锁。
    良久,徐牧才对陈玉兰道。
    “前辈,晚辈有一件事想请前辈帮忙!”
    从淮南王徐天禄抵达北凉开始,徐牧就已经在谋划。
    他徐牧的剑骨在朝廷威压下,多半是保不住的。
    他那偏心的父皇母后,以及支持徐龙的势力,断不会看着徐龙死。
    不过,交出剑骨徐牧能得到什么,至关重要!
    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不过身外之物,徐牧压根看不上。
    而北凉三州自成一体,唯一一个进入北凉的门户,便是潼门关!
    偏潼门关在雍州府管辖,等于北凉的门锁握在人家手中。
    诸葛渊在东风城献策,给徐牧的策略是先将北凉三州拧成一股绳。
    待天下有变夺取潼门关!彼时,北凉三州将成为一块铁板!
    进可取天下,退可保住三州太平!
    这才有徐牧在宴席上动手,造成一种他不断被逼迫。
    虽有陈玉兰相助,但最终无奈必须献出剑骨,愤而索要潼门关的戏码。
    自始至终,他的目标,只有潼门关!
    东风城,驿馆。
    一只灵兽疾风隼冲天而起,带着淮南王亲自手书的信件,飞往汴梁。
    事态紧急,无论是飞鸽传书还是快马急报都来不及。
    疾风隼从北凉安州出发,飞越潼门关,用了两日时间,将急报送到了京城。
    汴梁,皇宫。
    正德殿内,梁帝徐天德眉头紧锁,他对殿内的臣子说道。
    “三位爱卿平日里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怎么现在不说话了?”
    “都说一说!北凉王的要求,朕答应,还是不答应!”
    徐天德怎么都没想到,他派去安州办事的人,会被徐牧压制。
    徐天德想破头都未想通,徐牧身边怎么就多了个绝顶高手?
    大将军姬康、丞相裴坚、兵部尚书李煜三人神情都不轻松。
    姬康是徐龙的舅舅,夺取徐牧剑骨的“一石二鸟”之计,是他一手炮制的。
    他犹豫了片刻,率先说道。
    “陛下,太子性命危在旦夕,若是再无剑骨恐怕就……”
    “依臣之见不如先同意将潼门关交给北凉。”
    “待太子康复之后,这潼门关的归属,再从长计议。”
    梁帝眉头皱得更紧了,问姬康。
    “你要朕出尔反尔?许诺给北凉潼门关,再夺回来?好啊!”
    “朕派人去‘取’剑骨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,百姓多有议论。”
    “你难道还要让朕,背上一个‘欺骗儿子’的罪名?!”
    姬康脸色大变,连忙称自己绝无此意,请陛下恕罪。
    梁帝心乱如麻,不想听什么罪不罪的,他又看向裴坚与李煜。
    裴坚也很无奈,他有些埋怨地瞥了一眼姬康。
    当初大坑是姬康给徐牧挖的,现在倒好,徐牧反将一军,要潼门关。
    可不取得剑骨,太子殿下就得死。
    裴坚是坚定的太子一党,全力支持徐龙。
    他无奈的一声叹息,道。
    “陛下,太子安危关系国家社稷,潼门关虽重要,却在我大梁内。”
    “抵御外敌用不着潼门关,且潼门关每年耗费的钱粮不少。”
    “臣认为,将潼门关交给北凉,粮饷一律由北凉来出。”
    “这样朝廷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粮,也算是,开源节流。”
    兵部尚书李煜都快被裴坚给气笑了。
    裴坚这话说得漂亮,简直成了“丧事喜办”。
    潼门关乃天险要地,当年太宗文皇帝为何要力排众议,将潼门关从北凉分离出来?
    不就是因为北凉有了潼门关之后,北有群山雄关,南有山河之险,东有潼门关,就剩下一个西面面临西域,中间还有沙漠的阻隔。
    如此地势是天然的割据之所,岂能将潼门关让出去?
    李煜忍不住了,站出来高声道。
    “陛下!臣认为万万不可让潼门关!应再派大内高手前往北凉!”
    “北凉王身边高手不过一消失多年的陈玉兰,他能挡住几人?”
    裴坚满脸的惊讶,质问李煜。
    “李尚书,你要陛下再派高手,要陛下与北凉王彻底撕破脸?”
    “你想没想过,若动手后真出现死伤,天下人会怎么看陛下?”
    李煜眼睛一瞪,义正词严地说道。
    “就算北凉王出事,天下人千夫所指陛下,也不可丢失潼门关!”
    “潼门关若回归北凉,一旦天下有变北凉自立门户,谁能治?”
    “望陛下以天下大局为重!万万不可让出潼门关!”
    李煜乃兵部尚书,兵书策论在行,可是对君王的心思琢磨得太浅。
    谁愿意背负骂名?哪个君王不想名留青史,受万人敬仰?
    你李煜一句话,就想让梁帝与徐牧反目,留下一个“强迫长子挖剑骨”给次子的名声。
    你算哪根葱?
    梁帝的脸色迅速阴沉下来,看了一眼姬康,姬康迅速反应过来。
    他怒喝一声,道。
    “李尚书慎言!你怎敢当着陛下的面说这种话!连人臣的本分都忘了吗!”
    李煜梗着脖子,不愿低头。
    “吾李煜说的句句实话,陛下若是要将潼门关给北凉的话。”
    “臣李煜绝不答应!请陛下准许臣辞官,归乡种田!”
    梁帝盯着李煜,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    “李煜,你在威胁朕?!”
    李煜抬起头,白皙的脸上没有任何畏惧。
    “臣不敢威胁陛下,陛下举手投足可决定臣的生死。”
    “但臣依旧坚持臣的看法,潼门关归北凉,遗祸百年!”
    他的硬骨头刺痛了梁帝的内心。
    梁帝为何要装模作样派淮南王去北凉?
    还不是要营造一种徐牧“主动挖古”的假象,维护天子形象么?
    李煜半点都不懂他的帝心!
    “好一个遗祸百年!朕不听你的就会遗祸百年?”
    “朕不听你的就成了昏君么?李煜,你给朕回你关中老家去反省!”
    李煜听到这句话,身子微微一震。
    然后伸手缓缓摘下官帽,对着梁帝一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