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 帝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糖果年字数:3588更新时间:25/02/24 03:33:0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时至五月,春和景明。
    华乐坊独属于瑞王的三层雅间内,着水红衣裙的舞姬娇媚动人,翩跹之间,将满园春色尽数带于席上。
    今日是瑞王做东,容璇安然当作陪客。
    瑞王祁泓乃当今陛下第七子,生母便是宫中最受宠的贵妃陈氏。
    陈贵妃膝下二子二女,长子不幸早夭,因而贵妃娘娘对幼子更是爱得如珠如宝。
    帝王疼爱,兼之又有陈府这个外家,瑞王的日子自在畅意,为诸王中荣宠最盛者。
    容璇抿一口杯中酒,听主位上的尊贵王爷随着乐曲击打节拍。
    舞姬们秋波频频,不知今夜谁能成为瑞王府的入幕之宾。
    思及朝中形势,她轻叹一声。倘若瑞王能堪大用,或许首辅会为他奋力一搏。
    毕竟瑞王出生之际,是实打实承载了帝王与贵妃的祈愿,也是陈府未来的指望。
    可惜太子少时天资尽显,光芒之盛,连名满天下、欲辞官归隐的刘大学士都愿为太子之师。尤其入朝参政之后,更是得民心,深孚众望。
    瑞王非嫡非长,文韬武略虽说比之其他皇子出彩一分,但完全不堪与太子相较,算是绝了首辅半数念想。
    瑞王席上多为勋贵子弟,或是与陈府交好的文臣后辈。
    容璇多与后者坐于一处,旁观在外趾高气昂的纨绔子,在瑞王面前是如何恭顺奉承。
    天生贵胄,瑞王是真正的骄于众人。
    容璇无暇也无心理会旁人对这位王爷的看法。平心而论,她并不讨厌这位天之骄子,只因他待自己尚可。
    或许是因为她与陈府结亲的缘故,瑞王一直将她视作自己人。
    “好了,”瑞王笑意盈盈,“别总是为难长瑾。”
    宾客们自然应和上王爷的话,各自散开,气氛愈加热闹。
    谁都知道容长瑾在这等席上,出了名的不近女色。偏生他只要轻轻巧巧坐在那里,就能勾得女郎无数芳心。年轻的世家子弟们好玩,几杯酒下肚,难免起哄,要舞姬为他侍酒。
    容璇对瑞王遥遥一敬,瑞王极给她面子,满饮了杯中酒。
    他把玩空酒盏,着实喜欢长瑾在席间,看着当真是赏心悦目。
    换上一支新曲,舞姬们水红色的裙裾随着乐声旋转飞扬,舞步华美却丝毫不显凌乱,似开了一朵又一朵的娇花。
    天家享乐,容璇一想到如此繁复的舞蹈排演便觉头疼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月上柳梢,瑞王的席宴,总要至子时才罢休,容璇每每提前告辞。
    雅舍中的女郎,都是瑞王府做主,供宾客随心所欲择选。若当真有中意的,还可带回府上,做个通房已算抬举。于这里的姑娘们而言,已经算是条好出路。
    容璇在觥筹交错中离席,众人倒都能理解几分。
    他才定下与首辅千金的婚事,当然要持身自好。否则首辅不悦不提,若是在成婚前添了侍妾子嗣,名声上也不好听。
    不过话也绕回来,瑞王殿下厚待容长瑾,其余人当然不会说什么。
    出了华乐坊,天已擦黑,身后的酒楼灯火辉煌。
    容璇离席比原定的时辰早了两炷香,正巧她还有些饿,走了几间店铺,到不远处的德丰斋坐等。
    她在风月之所从不敢多用席间饮食,而德丰斋的点心则是名盛于京城。
    容璇要了一碗粉蒸酥酪,一碟芙蓉糕,一碟金叶酥,一碟吉祥果,一碟佛手卷,再要一份榨菜鲜肉的酥饼,一份酥肉,咸甜适口。
    如此多的吃食,伙计望了望有几分醉意的俊俏郎君,不敢轻易答应。
    容璇摆摆手:“每样先挑一两块端上,其余的走时包回府中。”
    “得嘞,您稍等。”
    容璇挑了个靠里间的位置坐下,酥饼是师傅现烤的,她瞧那面团渐渐膨开,香气扑鼻。
    天边惊雷乍响,天还没黑透时,下起了瓢泼大雨。
    容璇淡定吃了半块佛手卷,望雨势急促。
    街上已无行人,显得有些冷清。
    因骤雨的缘故,天黑沉沉的,催人归家。
    直到过了约定的时辰许久,容府的马车还是未出现在街头时,容璇难免有些心焦。
    她猛然惊觉,自己白日出门时,莫不是与李叔交代错了地方?
    她越想越觉怀疑,雨帘细密如织,比方才倒是小些。从华乐坊回双仪巷,还剩好一段路。
    容璇一时没有主意,干脆坐回位上,又要了一盏桂花饮。
    瑞王偏爱的玩乐之所总在那么几处,雨势不停,或许怀月发觉端倪能转来此处。
    华乐坊中依旧歌舞升平,容璇转动银勺,还好明日是休沐,无需担心。
    德丰斋的伙计客气来问上一句,何时为客官包好点心。
    “不着急。”容璇心里亦没底。
    枯坐许久,她听雨声滴答,都有些昏昏欲睡。
    她依旧没等到容府的马车,却意外撞见了另一位熟人。
    “长毅!”待容璇反应过来时,已然唤了出口。
    雨幕中,长毅得主子一声吩咐,停下马车。
    太子殿下修长如玉的指节挑起马车侧帷,骤然见到太子,容璇愣了片刻。
    夜色下她后知后觉,这辆马车与前时出城的那辆,似乎有些相似。
    她扯出一抹笑:“殿下安好。”
    祁涵声音无波:“何事?”
    横竖已经叫停了车驾,容璇厚颜道:“殿下如若顺路,可否,可否捎我一程?”
    长毅:“……”
    马车停至檐下,长毅跳下车,替容大人提上四包精致糕点。
    容璇坐到车厢内熟悉的位置,又粲然笑了笑:“多谢殿下。”
    转头她交代长毅:“放这儿就行。”
    甜腻的脂粉香气搅了车内原本的沉水香味道,祁涵微不可察地蹙了蹙眉,打量过眼前人。
    想也知道,她是从何处而来。
    白瓷描金的茶盏中盛了温水,祁涵递到容璇面前。
    容璇受宠若惊接过,反应还慢了一拍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戌时三刻,容璇到了宅邸正门外。
    “臣恭送殿下。”
    怀月撑开雨具,郎君迟迟未归,她还以为瑞王席上留人,一直等在此处。
    小厮接过了容璇手中两包点心,目送马车远去,她想起一事:“雨停后你遣人知会李叔一声,让他直接回来便成。”
    怀月讶然:“李叔没有接到郎君吗?”
    “说来话长。”
    容璇感到困倦,不过回卧房沐浴完后,反倒精神起来,拉着怀月陪她说话。
    怀月放下刚熬好的醒酒汤,万万没想到今夜会是太子殿下送郎君回来。
    容璇点点头:“太子……平日看着高不可攀,有时候还挺好说话的。”
    郎君这般说,怀月就这般听着。
    一弯新月悬于夜空,骤雨初停,凉风习习。
    怀月瞧只喝了两口的醒酒汤,薄醉的人免不了多愁善感。
    “我那时及第,初次踏入官场……”
    无人在前引路,她又要隐瞒自己的女子身份,时时如履薄冰。
    她初出茅庐,哪里晓得内阁与东宫的暗流涌动。
    首辅赏识她的文章,有意将她划入户部自己门下,她一个七品官,只觉天上掉了馅饼,有什么回绝的余地。
    大约就是半年后吧,太子代帝巡视河中还朝,接连办妥好几桩大案。陛下盛赞太子有昔年高宗的风范,百官提起储君,无不交口称赞。连老师在有心掣肘下,都只能寻出太子无伤大雅的疏漏。
    或许陈府盛极而衰,从太子入朝参政后就再难挽回。
    怀月絮絮听自家郎君念叨,偶尔见缝插针喂下一勺解酒汤。
    浮云蔽月,前路未明。
    睡去前,容璇如是想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翌日容璇一觉睡到午后。
    醒来用膳时,她奇道:“昨日带回的糕点,怎么不见佛手卷和芙蓉糕?”
    难不成,是匆忙间落下了?
    怀月犹豫一会儿,这两样点心是郎君近日的心头好,隔上三五日就要遣小厮去买,还必得是德丰斋新鲜现做的。
    她试探道:“郎君不记得送了何人?”
    “什么?”
    怀月笑了:“那郎君可还记得,昨夜是同谁回来的?”
    脑中浮现一抹玉白身影,容璇倏尔没了声响。
    正说话间,门房来禀:“大人,外头递来消息,明日暂辍了朝会,文武百官不必去奉先殿。”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
    容璇舀了勺清粥,见怀月为她不必早起奔忙而欢喜,苦涩地笑了笑。
    隔日在户部应卯,果不其然同僚们私下里都在议论辍朝之事。
    陛下龙体欠安,早已是许多人心照不宣之事。
    手中写的半篇书文迟迟未动,容璇抬眸,惊觉院中的杨树已有了几片黄叶。
    古人语,落叶知秋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母后。”
    文和殿内,祁涵合上手中书文,起身见礼。
    言皇后吩咐侍女送了熬好的鸡汤:“先歇会儿罢。”
    昨日帝王的病来得急,祁涵侍奉榻前,晚间宿在了宫中。
    言皇后自然是心疼儿子,才出京办完差事不久,这两日几乎是连轴转。
    侍从搬来椅子请皇后娘娘落座,中宫的心腹嬷嬷会意,带殿中其余人等都退下。
    “太医的脉案……”言皇后欲言又止,“有些事,不得不预备起来。”
    她说罢叹息一声,虽说是先帝赐婚,但毕竟二十余载夫妻,如今陛下病重,如何能叫她不伤感。
    只是伤感之余,她还要打起精神为自己的儿子筹谋。
    陈贵妃亦然。譬如眼下,就是她在养居殿侍疾。
    帝位更迭,看似胜券在握,但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。
    “母后且宽心。”祁涵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的母亲。
    太子长成,待人处事从未叫言皇后失望过。膝下唯一的嫡子出类拔萃,是她多年来最快慰、最骄傲之处,更是言氏一族煊赫于朝堂的最大底气。
    谈了两盏茶的功夫,殿角香炉内的沉水香叫人凝神静气。
    言皇后心底安稳几分,离去之时,偶然瞧见堂桌上摆着三两盏糕点。
    她只觉稀奇:“母后可记得,你素日不爱吃这几种点心?”
    总不至于,东宫的近侍疏忽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