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3章 扩大范围

类别:都市言情 作者:刹车很及时字数:1961更新时间:25/09/02 22:36:13
    采砂场的水泥地上有处淡红色的血迹,已经半干涸。“面积约 20×15厘米,形状像个拖拽的手掌印,”杨林用棉签提取样本,“DNA检测如果和浅坑边的血迹一致,这里可能就是第一案发现场。”血迹旁有枚模糊的指纹,留在块光滑的石块上,纹线虽然不完整,但能辨认出斗型纹特征。

    “你觉得嫌疑人是独自作案还是有同伙?”杨森靠在采砂场的石壁上歇脚,勘查灯的光束在远处的水面晃动。杨林摇头:“目前没发现第二个人的足迹,拖拽痕迹也显示是单人操作,但搬运尸体到水边需要力气,嫌疑人应该体格健壮。”他看着下游的尸体打捞现场,“从现场线索看,嫌疑人对地形很熟悉,知道废弃码头和采砂场这些监控盲区。”

    杨森突然指着水面上的漂浮物,一个黑色塑料袋在漩涡里打转。“把它捞上来看看,”他招呼技术人员,塑料袋被勾上岸后发现里面装着几件湿透的旧衣服,“黑色茄克和裤子,涤纶材质,和尸体衣物一致,但尺寸小一号,可能不是死者的。”衣服口袋里空空的,只有少量泥沙,衣角有处新鲜的撕裂口,与布袋的裂口形状吻合。

    “这些衣服可能是嫌疑人的,”杨林检查着夹克的缝线,“左胸口袋有工具别痕,和尸体夹克的特征相似,可能是同一品牌的工装。但没有任何标识,无法确定身份。”他在衣领内侧发现根短发,颜色和布袋里的一致,“如果 DNA匹配,就能确认是嫌疑人留下的。”

    扩大到树林带时,天色已经过了中午。杨森在一棵松树的树洞里发现了半截扳手,铁锈斑斑的刃口上沾着黑色纤维。“扳手宽度 2.5厘米,和水箱锁具的撬动痕迹不符,但刃口有暗红色的渍,”他用酒精测试,“呈阳性反应,可能接触过血迹。”树洞周围的泥土里有 44码鞋印,步长 76厘米,步宽 15厘米,和之前的特征一致。

    “嫌疑人可能在这里藏匿过工具,”杨林把扳手放进证物袋,“但没找到更重要的凶器,比如可能造成窒息的绳索或硬物。”他看着满满一袋的证物——纤维、烟蒂、纽扣、铁链、打火机、衣服,“虽然发现了不少线索,但都太零碎,没有能直接锁定身份的物证。”

    杨森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勘查记录,每一条线索都标着坐标和时间。“鞋印特征一致,纤维成分相同,烟蒂品牌一样,”他翻着记录,“可以确定是同一嫌疑人所为,但没有指纹库匹配,DNA还需要时间检测。死者身份更是毫无头绪,衣服里没有任何证件,钥匙链上的汽车遥控器也无法直接关联车主。”

    返回尸体发现点时,技术人员正在打捞尸体。杨林望着浑浊的河面,勘查灯的余晖在水面上泛着波光。“我们找到的这些线索能构建作案路线,但缺乏关键指向性,”他对杨森说,“嫌疑人从废弃码头开车到上游,拖拽尸体至水边抛尸,沿途藏匿工具和衣物,但为什么选择这里抛尸?和死者是什么关系?这些都还不清楚。”

    杨森清点着证物袋,里面有黑色纤维 15份、烟蒂 4枚、纽扣 2枚、铁链 1段、打火机 2个、衣物 1套、扳手 1把、血迹样本 5份。“虽然没有重大发现,但这些间接证据能缩小排查范围,”他拍着杨林的肩膀,“至少我们知道嫌疑人开大众朗逸,穿 44码鞋,抽玉溪烟,身高 178-183厘米,这些特征能帮我们筛选附近村落的可疑人员。”

    警戒线外的人群已经散去,只有李宝昌还在河边徘徊。杨林把最后一袋证物交给技术人员,看着他们把尸体抬上救护车。水面上的泡沫渐渐散去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,但那些散落在芦苇丛和泥地里的线索,正无声地诉说着那个被水淹没的秘密。他知道,虽然没有重大突破,但每一个纤维、每一枚烟蒂,都在为揭开真相铺路。

    陆川走过来拍了拍两人的肩膀,晨雾散去后的阳光有些刺眼。“辛苦你们了,”他看着满满一箱的证物,“先回队里做检测,我安排人继续走访附近村落,查失踪人口和大众朗逸车主。”杨林点点头,和杨森一起收拾好勘查工具,他们知道,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。

    杨林和杨森在这边扩大了现场勘察范围之后,尸体已经运送回了刑侦支队开始解剖。

    刑侦支队解剖室的不锈钢台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。

    当北河的尸体被运送回来时,防腐袋表面还凝结着细密的水珠,混杂着河泥和水草的痕迹。张凯戴着双层乳胶手套,指尖刚触碰到袋体就皱起眉头:“体表温度 16℃,环境温度 24℃,水温影响导致尸冷速率异常。”助手小林已经调好了恒温箱,4℃的低温能延缓组织自溶,她剪开防腐袋的瞬间,一股混合着河泥、水草与腐败的气息便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尸体呈俯卧位,男性,身长约 178cm,穿着黑色涤纶夹克和深色长裤,衣物上的河泥已经半干涸,在皮肤上印出深浅不一的纹路。“尸僵分布于下颌、颈项、肩肘及髋部,关节活动度 15-25度,属于发展期,”张凯用指腹按压尸体的胸锁乳突肌,“僵硬度中等,提示死亡时间在 24-48小时之间,但水中环境可能延缓尸僵形成,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。”他翻转尸体时,颈部的皮肤形成明显的褶皱,右颈部有处 4×5cm的皮下出血,边缘呈不规则星芒状,像是被钝器按压造成的。

    “尸斑位于背部及四肢后侧,指压不完全褪色,”小林在旁记录,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格外清晰,“呈现暗紫红色,边缘模糊,符合窒息死亡的特征吗?”张凯摇头,解剖刀在尸体左胸划出精准的弧形切口,皮下脂肪层呈现淡粉色的新鲜状态:“尸斑颜色深是因为水中缺氧环境,不能直接判定窒息。注意看腹部皮肤,有轻微的绿色改变,从右下腹开始蔓延,这是肠道腐败气体扩散的典型表现,但程度较轻,与低温水环境抑制腐败有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