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 犹豫就会败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葫芦开小花字数:2373更新时间:25/02/23 03:13:2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舍弃做好的工事,挑选主攻团,配合火炮营突破。
    用尖刀攻势,打一打孙良城的部队。
    几斤几两,打一打就清楚了。
    张岚清的指挥部内,曹大冲申请出战。另外陈财跟王国兴也主张出战。
    “孙师长,你觉得该怎么打?”
    张岚清看向稳坐钓鱼台的孙静轩,三位师长中就属他最冷静,也是计谋最多的。
    其余人的目光,也随着落在了孙静轩身上,等他发表意见。
    “打肯定要打,以歼敌缴获物资为主,并不以攻城夺地为目的。”
    一旦打下淮北,需要直面鬼子12军兵力。
    其在鲁省部署了三个正规师团,更有飞行部队。
    占地盘的收益不大,占领后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防守。
    所以,孙静轩认为只进攻,打退孙良城部,使其溃败。
    张岚清点了点头,基本也是这个意思。
    “大家的意见一致,打,主动出击。”
    各团长领命,由战线出击,以炮火掩护,直击孙良城的一线守军。
    大早上冷清清的时候,火炮的炮口瞄向前方,炮声呼啸,爆炸声传来。
    来自豫东军队的进攻显得颇为平静。
    除了炮火呼啸外,士兵们一言不发,跟着队伍往前。
    真正的进攻,哪有那么多的喊杀声,猫着腰,拎着枪,往阵线前摸。
    靠近到射击位置,枪声连续起来。
    经验丰富的老兵举枪就射,不用瞄准,也能打个七七八八。
    水冷重机枪刚刚冒火,便被迫击炮重点照顾,迫击炮弹连续落下来,砰砰乱炸。
    在战场上,很容易看到水冷重机枪的影子。
    稍微开火后,机枪口上方就浮上了一层雾气,对着雾气的位置开炮,百分百能干掉敌军的火力点。
    迫击炮、山野炮对着火力点射。
    一轮炮击之后,孙良城的队伍出现了慌乱。
    多处火力点被炸毁,来不及投入兵力补充,就被冲上来的士兵抢占。
    冲锋枪、轻机枪的声音连续。
    这时候,歪把子再难用,好歹也是轻机枪呢。
    有一把捷克式就不得了了,后边跟上两名弹药手,端着机枪可以横冲直射,如入无人之境。
    卫兵快跑着,向孙良城汇报战况。
    “孙司令,我前线守军告急,一个团的兵力,被收拾的七七八八了。”
    双方兵力正面交锋,张岚清这边铆足了劲,盯着一处守军猛打。
    炮弹、重机枪、迫击炮、掷弹筒,全都朝着战线内猛攻。
    一轮攻势下来,
    阵线被搅成稀巴烂,守军伤亡极大,迅速的向后溃败。
    对于这类杂牌军而言,伤亡数超过五分之一的时候,已经不用打了,他们自己就跑光了。
    炮火落地的时候,怕死的已经在往后溜了。
    等豫东部队向前冲杀,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火力。
    阵线上冒着烟尘,还有炮弹爆炸后的痕迹。
    中弹的人躺在地上,捂着伤口哀嚎。
    这时候没人关注他们,运气好的,躲在坑里等救援。运气不好的,便如死狗一般死在了战场之上。
    王国兴的骑兵团从侧翼杀出,对着溃败的敌军猛冲,利用骑射的机动优势,大量毙敌。
    “不要恋战,以歼敌为主。”
    秉承着最大杀敌的想法,步骑枪连续开火。
    这群训练有素的骑兵,骑在马上亦能打中二三百米的目标。
    枪声响过,伪军如韭菜茬子,刷刷倒地。
    张岚清随警卫营走到阵线前,
    看着地上报废的重机枪,招呼士兵抬回去。
    这玩意儿是少有的,能够对鬼子轻步兵产生威胁的武器。
    射程远,持续射击能力强,有效射击距离在掷弹筒的攻击范围之外。
    面对重机枪阵地,鬼子需要用步兵炮来对付。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重机枪开火的声音,便意味着日寇的冲锋结束,必须避开火力点。
    若是头铁继续进攻,可轻易的造成上百人的伤亡。
    营团级的绝对火力之一,看看能不能修好吧,修好了装备到部队内,又是一件大杀器。
    多好的重机枪,说扔就扔了?
    孙良城部队溃败的时候,哪管物资,哪管枪械,先逃命要紧。
    一个团驻防的主要阵地,被一波进攻打乱,守军大量的溃退,使得阵线上储备的军用物资,全都进了张岚清的口袋里。
    骑兵进行了一轮收割之后,顺带着俘虏的上百人。
    至于伤兵,轻伤的可以考虑包扎,重伤的别想了,没足够的医疗物资。
    孙良城的反应突出一个迟缓,
    前线守军被击溃后,到底是调兵支援,还是战略性后撤?
    竟然没有拿出最快的判断。
    战火持续蔓延,追着溃败的士兵,一路往淮北地区压进。
    分兵几路,围攻伪军的据点及阵地。
    一个连队驻防,那就调动三个连队猛攻。
    一个营驻防,那就调配三个营猛攻。
    孙静轩、曹大冲摆明了要打快攻,集中优势兵力,横扫孙良城的伪军部队。
    这伙跟日本人对决过的杂牌军,当了伪军后,连最后一点骨气都丢了。
    战斗的意志薄弱,士气更是低到了极限。
    多处据点起火,孙良城的心腹部队才堪堪集结起来,展开了反扑。
    他的问题很明显,
    信息闭塞,兵力调动犹豫不决,涉及到三五个团的抽调,几千人的变动,自己的指挥部先乱成一锅粥了。
    有主张撤退的,有主张进攻的。
    意见不一致,军令难行。
    反观张岚清这边,既然决定了打,调集了炮火,集中优势火力,朝着一个点猛揍。
    别说伪军了,就算日寇来了,也吃不了兜着走。
    淮北驻扎的山下平大佐、笠原中佐被惊动,考虑是否安排骑兵大队参战。
    两人对豫东较为熟悉,这也曾是骑兵旅团驻防的地方。
    郝彭举的兵力逼近,这老小子也聪明了,先看战场情况,见机行事。
    孙良城跟张岚清血斗,不妨碍大家作壁上观。
    逃到了鲁南地区的吴华文高兴的拍手。
    “该,活该啊,当初组织四股兵力围剿,看老子被打,孙良城见死不救。现在好了,轮到他跟张岚清狗咬狗了。”
    “打啊,打死一个少一个。”
    吴司令恨啊,轻信了孙良城,否则也不至于沦落到眼下的处境。
    牵一发动全身,在鬼子看来,一群伪军在这里打生打死,不影响他们的作战计划就够了。
    如孙良城能消耗封城兵力,也算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