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三章 小王爷,前方就是应天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键盘战斗家字数:3906更新时间:25/02/22 12:50:4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山东济南府肥城。
    “咚咚锵。”
    “咚咚锵。”
    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中,卫司衙门的配合下,当地的卫所掀起了大开荒运动。
    歌舞团在工地上,为开挖沟渠的军户们敲锣打鼓。
    “人人加把劲,来年多分地。”
    “努力干,大力干,干的越多,分田越多。”
    工作人员们敲着快板。
    军户们推动一辆辆的推车,把挖出的泥土运到已经堆成了小山一样的土坡。
    “唱得好喲。”
    有汉子推着推车竟然跑起来,脸上满是笑容。
    他的全家上阵。
    老人小孩妇孺,都在工地上干活。
    根据规划。
    他们家要分一百亩地呢。
    人人都充满了干劲。
    整个肥城的卫所,都在进行农业运动。
    由军户经济合作社提供工具,农业发展粮票银行提供资金贷款,地方官府和卫司衙门辅助。
    “往年征徭役,军户们各个老油条一样的推诿,想不到能看到今日的场景。”
    工地上的卫所官员感叹道。
    “以前是为官府干活,如今是为自己干活。”
    “人家出钱出粮出工具,自己出把力,这么好的机会,哪家军户会错过机会?”
    “谁家军户不想要一百亩土地。”
    “看来军户们还是不怕劳作的嘛,以前各个都嫌干活累,想方设法的偷懒。”
    茶棚。
    几名官员不干活闲聊。
    周围劳动的军户们,并没有人内心暗骂。
    没有人在乎这些官员们偷懒,军户们反而觉得理所当然。
    田地开荒好了,是分给军户们的,跟他们官员一点利益都没有,人家当然不愿意卖力了。
    能来露个面已经仁至义尽。
    在这方面,军户们突然通情达理,对事物宽仁起来。
    一处洼地。
    “轰隆隆。”
    挖出的沟渠连接到了远处的河流,蒸汽机正在把洼地的积水抽入沟渠中。
    旁边是高高的泥土堆积起来的土坡,人们用手里的铁锹,犹如机器一样不疲惫的一锹锹的劳动。
    水渠一日一变。
    变得越来越长,越来越高。
    技术人员用水平仪测量,工人们挑着沉重的机器。
    “嗬哟。”
    “嗬哟。”
    数百斤的机器,人们靠着肩膀,喊着号子,从大车上搬运到了工地中。
    平滑的铁头,下窄上宽。
    由四头牛拉动。
    把沟渠定型。
    多余的泥土被带了出来。
    随后是大石滚筒,压实土地。
    此时。
    “轰轰轰。”
    一台“怪物”惊动了周围的军户们,人们张大了嘴巴,不可思议的看着“怪物”。
    蒸汽机火车头,竟然被开到了工地上。
    大圆筒的轮子在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
    两台蒸汽机机车在沟渠上左右各一台。
    他们用铁链拉动沟渠里像犁头一样宽大的机器,在两台蒸汽机机车的带动下,沟渠随着巨大犁头的滑动,留下了平滑的沟渠。
    而沟渠两旁的渠面,随着沉重的蒸汽机机车的大铁桶轮子,肉眼可见的被压实。
    军户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机器,人们震惊的无以复加。
    “快来看稀奇喽。”
    “老天爷呀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在人们的惊叹声中,两台蒸汽机只用了两个时辰,就干完了数十人一天才能干完的活计。
    随着蒸汽机机头的使用,周围越来越多的工地的军户们,看到了这两辆鼎鼎大名的“大铁牛”。
    “军户是大明的根基。”
    “今日我为人人,他日人人为我。”
    “大片井制度是军户们最好的模式,只有大片井制度,才能保障军户们的利益。”
    随着宣传的标语,军户们越来越了解什么叫做大片井制度。
    新军的整编。
    那些去过北平的军人们,为家人们留下了书信。
    告诉各地的军户,什么叫大片井制度。
    “北平的军户免交粮税。”
    “北平的军户们家家都在起楼房。”
    “北平的军户们不愁娶不到媳妇,他们的女儿各家都抢着要。”
    各地的卫所,军户们都在期盼大片井制度。
    一处处的农业大寨,随着开春的气候,又焕发出了光彩。
    人们集中在土地上。
    不是为了在原来的田亩上劳作,而是开荒更多的土地,为大片井制度打下根基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这样是不对的,如何能废弃田地呢。”
    得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计划,竟然要荒废数十万亩的土地,河南布政司的官员大惊失色。
    “那些黄河泛滥区的人口,将会移去更好的地区种地,或者加入工厂改善原来的生活。”
    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管事,向河南布政司的官员解释。
    每年在河堤的修建,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,同样也要耗费大量的物资。
    靠河的地方,更容易开垦田亩,同样也更容易遭受水灾。
    根据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计划,靠着沟渠的修建,那些容易遭受水灾的地区将会放弃。
    “北平行省早就这么做了。”
    “涿州放弃了大量的田地。”
    “你们一边开荒扩新田,一边荒废熟田,天下哪里有如此的道理,岂不是浪费民力?”
    地方官员无法理解。
    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管事也很无奈。
    北平模式。
    哪怕是中华重工内部的管事,也有不少人无法跟上脚步,更何况地方的官府呢。
    有大量能主动接受变化的人,同样也有大量无法适应变化的人。
    “早在前年,北平就已经在各行省推动大片井计划,无论是开荒田亩,还是荒废田亩,都是计划之内的。”
    工作人员极力解释。
    官员无法理解,只能向上面递交不满。
    同样。
    随着大片井制度的实施,越来越多的矛盾出现。
    “我就不去。”
    山东。
    一名民户的主人仰着脖子,再一次的拒绝工民联合部的劝诫。
    “我就要保住我家的田。”
    工民联合部的管事说道:“你家就只有六七亩田,是无法富裕起来的。”
    “什么富裕,田就是一切,老祖宗一直都是这么做的。”
    民户的主人不愿意去工厂。
    工民联合部的管事只能警告道:“去年你家的粮食不交去粮点,你说要留着,结果被你悄悄卖给了商人。”
    “那是我自己的事。”
    干事摇了摇头,郑重的说道:“那家商人已经被查办了,去年也警告了你们家一次,如果今年再犯就不只是警告,除了要没收你家的违法所得,还要抓去坐牢的。”
    “老天爷哟,睁开眼睛看看吧,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,我们家卖自己的粮食竟然要被抓去坐牢。”
    家里的老妇人坐在门口的土地上,拍打着地面,吸引了村里的人们。
    “岂有此理。”
    “老王家还是太固执了,去工厂多好啊。”
    和老妇人想象的不一样。
    支持她的人有,但竟然还有劝她家的人。
    “胳膊像外伸,你还是王家人么。”老妇人爬起来指着那人大骂。
    “胳膊扭不过大腿啊,如何跟官府斗呢,还有去工厂要比种地强多了。”
    那人解释道。
    山东济南车站。
    朱高煦带领山东的文武官员,早已等候在车站。
    第一列的火车抵达,驶入了车站的辅路,军士们从车厢下来,活动下身体。
    第二列火车抵达。
    朱高炽走了下来。
    “礼。”
    武官们纷纷行军礼,王府卫队的侍卫们散开。
    “拜见小王爷。”
    朱高炽扶起了朱高煦。
    十九岁的朱高煦,已经是大小伙子,又高又壮,孔武有力,眼睛炯炯有神。
    “大哥。”
    “不错。”朱高炽拍了拍朱高煦的胳膊上的肌肉,“是我们朱家的千里驹。”
    朱高煦露出腼腆的笑容。
    在燕世子面前,没有了高阳郡王的威风。
    那家人也在。
    什么改革,只要他们家的利益不受影响,其余的都好谈。
    谁都知道燕世子入京的意义。
    那家人非常的恭敬。
    朱高炽安抚了那家人,毕竟名头在这里,有必要给予的优待还是要给予的,否则容易引起没必要的麻烦。
    “山东的重要性,是北平与京城的中间地带。”
    傍晚。
    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在一起吃饭。
    “大哥放心,有我在山东,谁敢对父王和大哥不利,我即刻带领大军南下。”
    朱高炽点点头。
    无论如何。
    现阶段他们兄弟三人还是要齐心协力的,目前也有这个信任的基础。
    朱高燧在北平,朱高煦在山东。
    绝对是震慑力量。
    要动朱棣或者动他,必须要考虑这两位。
    就像伟人敢去南京,同样是做了事后安排的准备工作的。
    不同的局面。
    起码现在的形势下,燕王一家才是真正绑定在一起的。
    “兄弟齐心,其利断金。”
    朱高炽笑道。
    朱高煦用力的点了点头。
    大哥的本事,他从小就佩服,对父王和大哥有信心。
    第二日一早。
    朱高炽向山东的官员讲话。
    “山东的工业化发展,必然是有许多的矛盾的,对于发生的矛盾,除了以发展生产力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,还需要留给地方充分的理解,万不能强干硬干,相关的官员和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耐心。”
    “包括河南各地也是如此,做工作如何能没有耐心呢,如果用高高在上的态度,不但无法解决问题,只能激化问题。”
    下午。
    朱高炽离开了济南。
    “燕世子要来京了。”
    一夜之间。
    京城仿佛安静了下来。
    朱高炽收到了一份名单,看了眼名单,朱高炽嘴角露出了笑容。
    十万大军压在京城头上。
    起到的威力,比自己说什么都管用。
    就如手中这份名单。
    仿佛人人都开始期盼他入京,和去年的舆论大为不同。
    这就是人性啊。
    “小王爷,前方就是徐州。”
    “我们即将进入应天府。”
    解缙笑道。
    “此人能出卖别人,也能出卖我,还是要防上一防。”
    朱高炽没有被顺利的形势冲昏头脑。
    滁州的广威将军。
    此人出卖皇太孙的举动,并没有让朱高炽安心,反而对朝廷的暗流涌动有了更深的认知。
    “请王爷下命调走此人,拿下滁州的军权。”
    解缙不以为意。
    这就是大势。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