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四章 厂长培养计划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键盘战斗家字数:3354更新时间:25/02/22 12:50:4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西方一千多年前的古罗马,大型建筑修建用的砖,是砖窑生产,石料是采石场及石匠按照柱式规则和建筑师的要求加工的。
    它们之间通过天然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连接成完整的建筑。
    所以看罗马建筑,可以将其当作预制的砖石部品部件在现场砌筑装配而成的建筑。
    中国多是死火山,无法就地取材,且集中在东北,草原,西域,云南。
    但是中国古代工匠仍然解决了无解的难题。
    秦汉发明的糯米灰浆,到了明代由石灰、黏土、沙子组合,或者泥土、熟石灰和沙的三合土,是优秀的粘合剂。
    为了解决焦炭炼制厂扩大规模生产遇到的瓶颈问题,研发司全力投入到这两项技术的研究中。
    “这就是工厂带来的变化,传统作坊的规模,是永远承担不起的。”朱高炽笑道。
    在新的会议上,朱高炽向管事们灌输效率比金钱重要。
    “路边小食摊,和北平城中酒楼的区别,并且随着规模的增加,差别也会越来越巨大。”
    “时间就是金钱。”
    众管事认可了小王爷的提议。
    最先采取的是钢架技术。
    密云铁厂收到焦炭炼制厂的订单要求,对于新型部件的外部要求和强度要求。
    因为是新的尝试,需要开新的模具,所以报价不低。
    不过财大气粗的焦炭炼制厂并没有拒绝,唯一的要求就是速度,尽快解决生产问题。
    早一日修建好水塔,带来的效益远比付出的费用要划算。
    在朱高炽的办公室。
    火真这位蒙古人,好奇的观望四周。
    “小王爷真是与众不同。”
    “是的,越接触小王爷,他的行为,越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。”一旁的李彪惊叹。
    火真坐立不安,忍不住问道,“小王爷叫我们来,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?”
    大明有很多的蒙古人,他们和汉人一样的地位,最后融入大明,成为了大明人。
    例如末代皇帝崇祯亡国时,京城内许多蒙古勋贵与国同休。
    在军中也是如此。
    以汉人人口的体量,以及农耕文明的优越性,带来的包容绝对不是其余群体可比的。
    李彪习惯了火真拗口的官话,摇了摇头,他也不知道。
    “听说你很早就结识了小王爷。”
    “在朱能家里。”李彪回答的很简单。
    “朱能啊。”火真露出羡慕的目光,此人当下可是王府的红人。
    “小王爷。”
    听到外间的声音,两人连忙起身。
    “都坐。”
    朱高炽笑着招呼,径直走到办公桌后,分别看了眼火真和李彪。
    李彪并不在靖难功臣之列,不代表此人没有能力。
    至于火真。
    他在靖难功臣中排名第九。
    “今日请二未来,是想要聘请二位,不知道二位愿不愿意为咱做事。”
    火真和李彪对视一眼,随即起身抱拳。
    “愿为小王爷效死。”
    老朱家的性格已经传开了。
    圣人对太子,燕王对大公子,简而言之,效忠大公子就是效忠燕王,这个机会谁也不会错过。
    朱高炽没有意外,笑容可掬。
    要是在一年前,他是没有这个底气的。
    “父王让咱组建一支侍卫,咱思来想去,想请李彪担任咱的侍卫统领,不知李彪意下如何?”
    李彪连忙上前行大礼,激动的说不出话来。
    他一个百户,能成为大公子的侍卫统领,的确是属于天大的机遇,常人可遇不可求。
    火真羡慕的看了眼李彪,此人几十年的富贵跑不了,情不自禁的加重了呼吸,不知道小王爷会如何安置自己。
    朱高炽安抚了李彪,看向目光热烈的火真,此人直爽的性格,心思一览无余。
    和这种人打交道,委实令人放心。
    “铁道工程队原本的丘福,调任去了石匣营,咱想请火真代替丘福,负责他原来的事务。”
    “标下愿意。”
    朱高炽话音刚落,火真就一口答应,已经以下属自居。
    铁道工程队一万军户子弟。
    军户在铁道工程队每日一操,哪怕只半个时辰,操练的时间也多过在卫所。
    而且丘福负责三千人,远超过了千户实际带兵的规模,对比下来,已经是卫指挥使的地步。
    一个萝卜一个坑,火真没奢望能成为指挥使,但先掌控了实权也不差。
    铁道工程队每军户子弟,一年的工钱可是高达十八两银子,普通人谁敢想啊。
    而且包吃包住,活也不重。
    就冲这份待遇,三千军户子弟谁敢不服管?
    议完了此事,二人走出办公室,神色兴奋,遇到工厂的大掌柜周世丰,向二人点点头,走进朱高炽的办公室。
    外间文书房等候的还有几人,两人只觉不可思议,这里仿佛就像王府一样。
    中华重工的工人,不包括铁道工程队和工程队,超过了两千人,在原来冶铁所的地基上,扩充了整整三倍。
    “都说小王爷办的中华重工不得了,今日得见,才知名不虚传啊。”李彪感叹道。
    火真点点头,摸了摸后脑勺,同样的敬佩道:“我也知道王爷为何这么支持小王爷了。”
    就小王爷这份本事,放在谁家不会被重视呢。
    理应如此。
    整个中华重工,全部用工规模,实际在一万数千人,还不算蜂窝煤作坊,军户经济合作社。
    北平全境的人口,也才两百六十万。
    中华重工已然成为了巨无霸。
    无论朱高炽有多放权,王府的事加上中华重工的事,已经是一件接一件。
    “从外柜培养掌柜计划书。”
    朱高炽眉头动了动,万万没想到,周世丰想到的了更好的主意。
    以中华重工一己之力,不如民间力量的加入,所能促进各行各业的效果。
    商品越多,越能促进消费。
    但是以当下的生产环境,以及自己未来几年要面对的靖难之役,令人很难抉择。
    垄断生产链中,属于下游端的铸造厂,王府的控制力会增强,但发展会放缓,北平的生产力减弱。
    不垄断铸造厂,王府的控制力会下滑,但发展会增速,北平的生产力增强。
    而北平的生产力又和王府的实力息息相关,所以两种方式都有利弊,让朱高炽一直在犹豫中。
    “外柜的管事们冲进很足,对于社会地位有更高的需求,可以培养他们。”
    “小王爷之前所言,要充分挥发工匠的主动性,促进更多的技术发展。”
    周世丰干练的眼神里,有一丝意味深长的用意。
    中华重工是绑定小王爷的。
    他们这些人的荣辱更是拴在小王爷身上。
    与北平府方方面面打交道,周世丰的眼界有了长足的变化,看的更高和更远。
    王府在北平和三司的争斗,对于他已经不再是秘密。
    所以他想要稳固王府在北平的地位。
    他是白身,吃的是王府的饭,端的是王府的碗,不只是为了报知遇之恩,也是为了他自己。
    “上回在去密云的铁道上,小王爷的经济之论,实乃高论,属下越是细思越是佩服。”
    “所以想到的方法,同样充分挥发外柜管事们的主动性,让他们来促进更多的铸造厂。”
    “例如建造专门制作农具的铸造厂,谁的计划方案最好,谁就可以成为掌柜,负责组建此类铸造厂。”
    “集思广益,全面开花。”
    朱高炽边听周世丰的言语,边仔细看着手里的章程。
    中华重工和王府结合的越深,两者互相促进,也各自融合了对方的部分习气。
    周世丰不再自称自己小民,改口属下,就是受到了王府的影响。
    说明了什么?
    他有了野心,不愿当普通百姓,想要改变自身的地位。
    王府,是他唯一能达成心愿的所在。
    官府最讲科道,如果没有功名,周世丰永远改变不了自身的阶层。
    并不是指科举不好。
    科举有大利,但也有局限性。
    像金忠,周世丰这些有才能,唯独没有科道之能的人才,逼上了绝路。
    “周掌柜的提议非常好,按照你的思路来办。”朱高炽笑道。
    外柜。
    所有管事都返回参加大会。
    周世丰亲自主持,关于掌柜培养计划。
    “有想法吗?”
    “有。”
    听完了介绍,会议场的管事们,面红耳赤各个激动不已。
    他们走南闯北,见识开拓,有胆气,有经验,有拼搏劲,不具备这些优点,是无法在外柜立足的。
    “无论伱们想要办什么厂,甚至就算办油伞厂,扇子厂都可以,把方案提交上来。”
    周世丰是中华重工的大掌柜,工厂规模万余人,自生一股气度,几句话调动下,把外柜的管事们挑拨的恨不得跳到桌子上。
    谁不想当掌柜,负责一家工厂。
    “以后不叫掌柜,叫厂长!”
    “手快有,手慢无。”
    “谁的方案最具备可行性,谁就胜出,机会就在眼前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。”
    周世丰坚定的说道。
    以中华重工的底蕴,所建立工厂,竞争力无与伦比,就算有后来者,也竞争不过背靠中华重工的分厂。
    其余不提,中华重工控制了铁道。
    谁拼的过中华重工?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