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2章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吃两个柠檬字数:1901更新时间:25/09/05 11:52:13
    此时,弹幕弹出。

    “不但偷饺子还在华夏卖饺子,必品阁。”

    “青瓦台还偷咱们的殡仪馆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很多棒子国电视剧里面有不少的螺钿工艺镜头。”

    “才几十年的小破岛,硬是要偷我们几千年的东西,用的起嘛。”

    “棒子国电视剧的校服,是深圳特产吧。”

    “东北的火炕都变成棒子国的了,那《乡村爱情》不就妥妥的棒子国电视剧了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各朝古人止不住的点头。

    文化,绝不是谁申遗成功的,便可据为己有。

    华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,何其源远流长,且底蕴深厚。

    也不是换个名字,改点细节就能偷梁换柱的。

    文化是根,是民族的魂,是国家的脊梁。

    不容篡改,更不容侵犯。

    所以,天理昭昭,报应不爽。

    任何来窃取华夏文化的国家,只会被钉在耻辱柱上。

    在各朝古人觉得解气之时,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。

    【只有公平,普通人才有翻身的机会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各朝古人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的确,后人一直在传递着“公平公正”的价值观。

    而毫无疑问,随着天幕各种视频的播放。

    各朝古人也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【古人怎么骂八股文,我们现代人就怎么骂应试教育。】

    【包括现在,一说起八股文,我们的第一反应,也总是直接开骂。】

    【死板教条!食古不化!酸腐不堪!】

    【人家西方都开始启动工业革命了,我们这边还在废纸堆里打滚。】

    【四书五经,子曰诗云。】

    【残害人性,压制思想。】

    【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洪武年间。

    朱元璋的眉心紧紧蹙起,心中满是困惑与不解。

    八股文为什么会被后人骂得这么惨?!

    八股文起源于宋代的王安石变法。

    王安石为了革除科举考试中的弊病,创立了以经义取士的制义体制。

    要求考生依据儒家经典深入阐释经义、撰写文章。

    到了明代,科举制度日益完善,八股文才逐渐兴起。

    于是,他出于对科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的考量,便将八股文作为考试文体,逐渐确立其地位。

    所以,朱元璋就有些不明白了。

    八股文,明明是科举逐渐变革,慢慢顺应时代的产物。

    目的也是为了选拔出人才来治理国家。

    为何还会招致如此多的骂名?!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【但是,你先别着急开骂。】

    【咱们不妨先弄清楚,这八股文到底是怎么来的。】

    【八股文,是科举制度诞生以后才有的。】

    【那要了解八股文,我们得先知道科举是怎么来的。】

    【在现代社会,你想往上爬,想出人头地,办法何其多。】

    【但在古代,普通老百姓想要改变命运,基本上只有一条路,那就是当官。】

    【在科举制度没有诞生以前,你要是想当官,办法只有两个。】

    【一个是看血统,拼爹,看你是不是出身贵族家庭。】

    【还有一个是拼关系,只要亲戚朋友中有一个人飞黄腾达,让他们给你写封推荐信,拉你一把,那你就能平步青云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各朝古人心中都明白。

    要是既没有贵族血统,也没有社会关系,那又该如何?

    没办法,只能祖祖辈辈当老百姓。

    因为阶层流动,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真的比登天还要难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【所以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很大,因为他们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。】

    【社会矛盾也很尖锐。】

    【等到矛盾彻底压不住的时候,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。】

    【杀他个天翻地覆,血流成河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他微微低头,陷入沉默中。

    他不傻,怎么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?

    想要国家长治久安、繁荣昌盛,就得让阶层流动起来。

    底层老百姓看得到往上爬的希望,社会才有生机和活力。

    只是,开展科举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啊!

    魏晋南北朝时期,华夏长期实行“九品中正制”,官员的选拔权牢牢被世家大族所掌控。

    于是,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。

    他推行科举制,就是想要打破门阀对仕途的垄断,将选官权收归中央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一改革直接触动了弘农杨氏、京兆韦氏等顶级世族的既得利益。

    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,他们通过在朝堂之上造谣、结党营私等方式共同抵制改革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公然质疑科举的公平性,声称寒门子弟素质低下,不配与他们同朝为官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在一些地方,官员们为了维护本地门阀的利益,也暗中使坏。

    他们会故意压低寒门考生的成绩,直接导致科举公平性受损。

    在民间,寒门考生对科举的信心也愈发不足。

    杨坚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,他的心中比谁都清楚改革的艰难与复杂。

    在门阀势力盘根错节、根深蒂固的背景下,想要一举打破他们的垄断,又谈何容易?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杨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循序渐进,慢慢来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