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4章 挥剑斩白幡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吃两个柠檬字数:1704更新时间:25/06/21 23:25:05
    【公元1613年,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被诬陷入狱,最终含冤而死。】

    【死因是“抗税”,实则是因为没有给监军太监邱乘云塞孝敬钱。】

    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,秦良玉并没有选择隐退。】

    【而是毅然决然的代任土司之职,成为了西南地区军政事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。】

    【丧礼当天,披麻戴孝的秦良玉突然挥剑斩断棺前白幡。】

    【紧接着,在三万军民的亲眼见证下,这位年仅39岁的女子,踏上丈夫棺盖,翻身上马。】

    【“石柱儿郎,听令!”】

    【她的声音,穿透了丧礼的悲凉。】

    【“今日起,凡胆犯我疆土者,杀无赦!”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秦良玉如今都还是能感到当时的心痛。

    那还是在万历年间,邱乘云作为明朝派来的监税太监,向石柱索取贿赂。

    邱乘云理所当然地说,税银之外,尚有“孝敬”。

    邱公公要的哪里是税银,分明是要她石柱儿郎的脊梁骨!

    她的丈夫马千乘自然是没有理会邱乘云的无理要求。

    而邱乘云回到京城后,竟然指使手下捏造罪名,将马千乘逮捕入狱。

    在狱中,马千乘受尽百般折磨,又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调养,病情渐渐不断加重,最终病逝于狱中。

    丈夫冤死,对秦良玉而言,是沉重的打击。

    但她不能被悲痛击垮,她还有家族与国家的重任。

    白杆兵还要操练,女兵亲兵营还要组建。

    她要准备随时率军御敌,还要继续保家卫国!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【1621年,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入侵辽东。】

    【秦良玉派她的兄弟秦邦屏、秦民屏,率领五千白杆兵前去支援。】

    【在浑河之战中,明军兵力远弱于后金,白杆兵以寡敌众,杀敌数千。】

    【秦邦屏战死沙场,秦民屏也身负重伤,但最终成功突围。】

    【与此同时,南岸的浙军也在顽强抵抗。】

    【然而,后金增援部队不断加入,浙军却久等援兵不至。】

    【最终浙军全军覆没,总兵陈策、将领戚金等人战死沙场。】

    【此战被誉为“辽左第一血战”,白杆兵的英勇表现让敌人闻风丧胆。】

    【秦良玉自己则是亲自率领三千兵马,镇守山海关。】

    【她的儿子马祥麟中箭后,继续冲锋陷阵。】

    【母子俩的英勇事迹,传遍了大江南北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洪武年间。

    朱元璋忍不住在心底赞叹。

    秦家整个家族,都是忠君爱国之辈。

    简简单单几句话,他已经能够想象当时战场的凶险。

    他也猜测到,此战应该是以明军的失败告终。

    但是白杆军和浙军敌强我弱,却依然敢于直面八旗铁骑。

    这依旧展示出了明军在面对异族入侵时,铮铮铁骨的血性。

    这才是大明的脊梁!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【1630年,清军入关,四城失守。】

    【在这非常危急的时刻,秦良玉作为唯一主动勤王的将领,散尽全部家财招募士兵,最终成功收复了永平四城。】

    【可当皇帝要封她为二品诰命夫人时,她却当众撕毁了圣旨。】

    【她说,臣只要总兵实职,不要虚名。】

    【满朝文武吓得瑟瑟发抖,崇祯却大笑挥毫,留下那首著名诗句。】

    【学就西川八阵图,鸳鸯袖里握兵符。由来巾帼甘心受,何必将军是丈夫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各朝古人均是对秦良玉的行为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嘶~

    秦良玉好有勇气!

    当众撕毁圣旨,当众要总兵实质,她真的不怕龙颜震怒吗?

    此时,崇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。

    秦良玉何其有胆识!

    他还记得那年秋天,清军铁蹄踏破永平四城,京畿门户大开,唯有秦良玉主动进京勤王。

    八旗铁骑踏碎的何止是四城关隘?

    分明是明朝半壁河山的脊梁!

    唯有秦良玉,散尽积蓄训练士兵,终于将这些鞑虏逼回山海关外。

    他以诗赞其忠勇,同时讽刺朝中那些男武将怯战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情不自禁的念出了当时做的另外一首诗。

    “蜀锦征袍自翦成,桃花马上请长缨。”

    “世间多少奇男子,谁肯沙场万里行!”

    而后,他长叹了一声。

    明朝末年的政治早已腐败不堪,秦良玉可能无法再次北上勤王。

    而他,早已无人可用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【公元1634年,此时的明朝已是内忧外患,危机四伏。】

    【清军才刚刚败退,张献忠又来作乱,秦良玉多次击退他的进攻。】

    【但很可惜的是,明军内部不团结。】

    【最终她也只能退守石砫,以保全一方百姓的安宁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