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章 进一步改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大噢字数:2230更新时间:25/02/20 14:27:3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只能说……
    赵昕是懂怎么安慰人的。
    他爹爹就那么打了他一顿以后,心情瞬间就好多了。
    都是为了最兴来的将来啊,得罪点群臣怎么了!
    当然!
    群臣这边,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。
    他们此时此刻,大概正在联合可以联合的人吧。
    赵昕也是对欧阳修等人,一再强调,你们都给我闭嘴!
    欧阳修等人也明白了。
    这裁撤官员之事,八成是跟豫王殿下有关了。
    不过豫王殿下就如此不信任他们吗?
    等到这一年的十月。
    一切都差不多尘埃落定,赵昕这才把欧阳修这些人给从许昌、南阳叫回来。
    而他爹爹,也是主动地揽下了这事,跟有异议的官员说。
    这都是他的主意,范仲淹与韩琦,只不过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办而已。
    这一下……
    群臣都闭起了嘴。
    毕竟,难道你们要组织起来,说官家的不是不成?
    最多也就只能是在背后说一说而已。
    当然!
    像是这种临时裁撤官员,也只不过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罢了。
    真正想要达到改革吏治的目的,还是得改革官员升迁考核的制度。
    而且……
    这朝堂上的官位,一共也就那么多,然而每年参加科考的人却如此之多。
    这官位根本就不够分的。
    为此……
    接下来,感觉也是时候,控制一下科举考试的频率了。
    此前,是一年或者是两年一次,接下来,赵昕觉得很有必要,弄成三年一次。
    赵昕又给他爹爹出馊主意。
    嗯!
    至少在他爹爹看来,这是馊主意。
    只见赵祯便道:“我看最兴来你是真的不怕再来一个黄巢。而且黄巢太远了,就不说了。最近这几年逃到西夏,成为西夏国相的张元,这你总得知道吧!”
    赵昕便道:“这爹爹你怕什么,我手上三千精锐可不是白养的,谁当黄巢,我就先灭了他。”
    赵祯便道:“那万一他们又逃到了西夏,或者是辽国去了呢?”
    赵昕便回道:“爹爹,这黄巢、张元多少年才出一个,而且弄成三年一次,也可以让各地考生有更充足的进京备考的时间。而不至于太过于匆忙,也能进一步地筛选出水平更好的人,来当官员,提升官员的整体执政水平。并且,我以为,接下来这考试的内容,也得变一变。”
    “不说不考诗词歌赋,但至少再怎么样,也要往考题里面,再加一两道策论,对策论增加多一点的比重。”
    “如救灾,如兴修水利,这些都可以考一考。”
    “否则……老是录取那些只是写诗词歌赋写得好,对国家一点益处都没有的,这国家全部都沉浸在写诗词歌赋里面,饮酒里面,还有狎妓里面,这国家还有什么前途。”
    “另外,我提议,对于新招的进士等,要实施不一样的升迁考核的政策。”
    “像是以前的磨勘制,不能再用在新来的官员身上。”
    “否则,一个个都混吃等死,等三年后,任何事情都不用做,便能直接得到晋升,这绝对是不合理的。”
    赵祯便道:“那你想如何考核?”
    赵昕便道:“先让他们自己写述职报告,然后再派人去暗访。”
    赵祯:“这样会不会太过于麻烦了点?而且,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,会不会乱来?”
    赵昕便道:“如今我们大宋跟辽国,还有西夏正好都签订了和约,外无忧患,此时若是不抓紧时间,对内改革,爹爹你想想,再等個十年八年的,要是战事又打起了,爹爹你还有时间去改革?这事,就由我来做吧!”
    赵祯看了看赵昕,严重怀疑最兴来这是要控制吏部。
    感觉,还是屁股打得轻了!
    可谁让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!
    只好道:“那伱把所有章程都写下来吧。”
    赵昕也是道:“我要先看历年的科举试题。”
    赵祯便道:“爹爹会让人给你取来。”
    接下来……
    赵昕便又开始跟欧阳修等人一起商量,这考试该怎么改,还有这科举如何弄成三年一次。
    不过有一说一,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当过官,就只是读过书。
    你乍一下子,就以当官的要求去要求对方,似乎也不是一件什么合理的事。
    这就好比大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,你却要求别人要有工作经验一样。
   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吧!
    所以……
    赵昕也是考虑,要不要设置一个实习岗。
    让他们先从最低的职位做起,给别的老官僚当助手,到时候,再让这些老官僚对他日常的作为,来一个判断。
    然而,这问题又来了。
    若是确实对方不适合当官呢?
    难道你就这样把对方给辞退了?
    人家十几年寒窗苦读,到头来,你却跟人家说,你不适合当官。
    那你还不如直接在考试的时候,就直接把对方给刷了。
    这些都是赵昕必须要跟欧阳修等人一起去解决的。
    然后……
    便可以看到,在讲武殿。
    赵昕经常四十五度抬头仰望天空,双手背在身后,跟欧阳修等人商量这些事。
    电视上的乾隆还是康熙说的,科举,不过是为了牢笼志士,目的,就是让那些读书人一个个都白首穷经。
    你得给他们希望,但是最终录取的人,却极少。
    你不能提前把结果都告诉他们。
    要让他们把一生的时间,都浪费在这上面,那自然而然,这群读书人都沉迷于考试,自然也就不会再去闹事了。
    或许……
    有时候,这科举不合理归不合理。
    但对于稳定国家而言,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。
    经过与欧阳修等人长达两个月的商议。
    思来想去,赵昕觉得,也就只能是在考试内容上,进行小改,像是给他们弄一个实习,这样的事,还是先不做为妙。
    而考试的成绩,也别什么上等,中等,下等的了。
    直接改成百分制。
    最后考出来,是多少分,就多少分。
    考试内容,分帖经、墨义和诗赋,以及策论。
    前面的帖经、墨义和诗赋总共占百分之六十,策论占百分之四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