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五章 有钱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参娃字数:2208更新时间:25/02/20 13:16:3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顺子去筹措银两,这边于掌柜开始跟曲绍扬、刘东山商谈价格。
    “二位,我知道两位肯定是参帮行的高人。
    当着明人不说假话,今天这生意,我是诚心诚意的谈,也愿意在我能力范围内,给最合理的价钱。
    二位听听我说的价钱怎么样?”于掌柜也怕这么大的买卖跑了,所以拿出了最大的诚意。
    “这苗参,我给一千八百两,稍微小的这一苗,四两出头,我给九百五十两。这一苗二两九钱的,我给四百两。”
    于掌柜指着桌案上的参,一苗一苗数过去,挨个儿给报价。
    最后拢了总数,一共是三千七百五十两。
    “这样,也别三千七百五十两了,我给三千八百两,怎么样?”
    于掌柜自认为,给的价钱已经很公道了。
    要说曲绍扬听见对方的报价,心里不激动,那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我勒个去,雾了个大草,三千八百两,赶上他伐木、放排多少年?赶上他杀多少个熊瞎子?
    他们就是去祭拜了一下那俩骷髅,结果就白得三千多两?这钱来的也太容易了吧?
    不,不止三千多两,家里还有三苗棒槌呢。
    照这个价钱算,最大的那苗,咋地不得卖两千五百两啊,再加上另外两苗,估计能卖四五千两。
    而且,还有从山洞里带出来的东西呢,那些总得算起来,应该也值不少钱。
    照这么说,哥也算有钱人了呗?
    当初穿过来,真以为是个天崩开局呢,没想到这才两年的工夫,房子有了,地有了,钱也攒下不少。
    这日子啊,越来越有奔头了。
    当然,这些都是曲绍扬心里想的,脸上可是一点儿都没显出来。
    “师父,三千八百两少了,咱这拼死拼活的从山里闯出来,又都是这么好的参,咋地不得五千两啊?”
    买卖嘛,有要价有还价,哪有一口价就定下来的?别管心里多美,这价钱还是要讲的。
    “对,我也觉得太少了,五千两吧,这十苗参一共五千两,我们就直接卖给你了。
    要不行的话,那我们再去别的药行看看。反正营口这地儿,药行多的是。”
    刘东山跟徒弟默契十足,当即俩人就唱起了双簧。
    “别,别,这个,五千两肯定是不行,我给不到。
    这样,我再加二百两,四千两,行不行?”
    于掌柜一听,连忙摆手,他可不能让这俩人跑去别的药行,这钱要是挣不着,他能一个月都睡不好觉。
    于掌柜咬咬牙,又给添了二百两。
    曲绍扬摇摇头,“还是少了,师父,不然咱俩就去别家看看吧。”
    说着,曲绍扬就要动手,把那些参重新包起来。
    “四千五,四千五百两,这总行了吧?我也就能给到这些了。
    再多,真不行,那我们就要亏钱了。”于掌柜赶忙拦住曲绍扬,不让他收起来人参。
    四千五百两,已经是很不错的价钱了,曲绍扬瞅了一眼师父,点点头。
    “行吧,那就四千五百两。成交。”
    一听说四千五百两成交,于掌柜顿时松了口气,于是他喊来伙计和账房,给曲绍扬他们拿银子。
    账房先生拿过来账本,在上面写下来,某年某月某日,宝升堂药行,六品叶特等一苗,重六两三钱,来自于……
    “敢问这位客人,从哪来?”
    人参不同于其他药材、山货,在记账的时候,不光要写明分量等级,还要写出自于哪里。
    当然,这个地址不需要太详细,大概就行。
    “猫耳山。”刘东山知道这里面的规矩,于是报出了地名。
    账房先生就在账本上写了,猫耳山棒槌窝棚。
    那账房先生,把十苗参一一记录之后,又扒拉了一阵算盘,最后按照于掌柜的意思,付给曲绍扬他们四千五百两。
    这么多银子,肯定不能要现银,所以给的是奉天官银号的银票。
    这银票在东北是通用的,走到哪里都认,没有半点儿问题。
    “行,于掌柜,那我们就先走了,往后有机会,希望还能合作。”曲绍扬朝着对方抱拳,说道。
    “好,好,于某随时恭候二位。
    往后二位到宝升堂,直接找于某就行了,不管什么货物,我一定给个最好的价格。”
    于化成今天做成了这一笔大买卖,心里别提多美了,当即表示道。
    有这话就行,往后慢慢接触,曲绍扬并不急于一时。
    于是二人朝着于掌柜还有账房先生再次抱拳,然后拎着那破麻袋,转身出了宝升堂。
    兜里揣着四千多两的银票,师徒俩也没敢各处去逛游,直接就回了客栈。
    进了房间,赶紧把门关严实了,然后曲绍扬把银票拿出来,分作两份儿。
    “师父,这些是你的,咱俩一人一半儿。”
    山财不可独享,棒槌既然是俩人一起遇到的,那肯定要一人一半才对。
    “别,可别给我这么多,那棒槌都是你发现的,你应该拿大头。”刘东山一看,连忙摆手。
    “当年我躲进山里住了好几年,也没遇见几棵参,这回跟你去探个山洞,就遇见这么多。
    我都说过了,这是你的财运,我跟着沾光儿,你给我一千两就行了。”
    每个参帮的规矩不一样,有的把头带人进山,就是所有人都平分,把头也不多拿。
    因为把头图名声,名声好,别人才会找他当把头进山,名声不好,太贪财的话,旁人都不爱用他。
    这年月来说,山高林密、野兽成群,参帮没有十几个人进山,那是非常危险的。
    不是真的走投无路,没有几个人敢自己单独进山。
    当然,也有的参帮,会按照每个人出力多少来分配。
    比如说第一个发现人参的,会多给一股,动手抬参的,也会多分一些。
    反正怎么分配,只要这一帮人事先约定好了,不闹出矛盾来就行。
    等到棒槌下山卖了之后,参帮的这些棒槌伙子,可以共同出钱,买上一些鸡鸭鱼肉等东西。
    大家伙儿到把头家庆祝,这个是允许的。
    曲绍扬和刘东山是师徒俩,他们也不算啥参帮,这规矩嘛,可守可不守。
    曲绍扬非得一人一半儿,刘东山说啥也不肯要。
    俩人争执好一会儿,最终各退一步,刘东山拿一千五百两,剩下的三千两归曲绍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