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严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别:
历史军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京海第一深情字数:2330更新时间:25/02/19 21:25:2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周楚突然感到有些迷茫。
    离开老家之后,周楚并没有选择乘坐马车回京城。
    而是一路沿着官道就这么走着。
    所幸这里离京城不算远,治安还算不错,没有拦路抢劫的。
    再加上周楚现在的武功,远非三年前可比。
    即便遇到那强人,倒也不怕。
    颇有一人独闯江湖的感觉。
    从老家到京城,两百多里,周楚倒也不急,走走停停。
    此时的周楚,心气仿佛被抽离了许多。
    原本周楚努力赚钱,不说全部,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让家里过的好一些。
    这是驱使周楚的原动力。
    周楚来自后世,明白很多道理,懂得的更多。
    可懂得越多,心就越圆滑。
    有句话说的好,仗义每多屠狗辈,负心皆是读书人。
    书读的多了,懂得道理越多,做任何事,都能找到道理自圆其说,都能自我逻辑融洽。
    也就不会有多少心理负担。
    反而是那些没怎么读过书的人,做点坏事就过不去自己的良心,整日惶惶不安。
    且看这满朝衮衮诸公,哪个不是读书人?又有几人为百姓考虑过。
    整日圣人之言挂在嘴边,之乎者也不断,却从不干人事。
    一个王朝灭亡,最有骨气的和最没骨气的都是读书人。
    正所谓世修降表衍圣公。
    有了标杆之后,其他人也就心安理得了。
    一直以来,周楚就是怕自己变得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,麻木,看不到人间疾苦。
    周楚自问算不上什么好人。
    什么人对自己好,自己就会对他们更好。
    比如陆家。
    却没有那么重的家国情怀,也没有那么多为民请愿的想法。
    否则早就想办法入朝为官了。
    现在谋划的这些,一半是为了自己和家人,另外一半则是为了陆家。
    至于未来的新帝,不过是因为陆炳的原因,顺带的。
    自己注定得站在新帝这边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何不早做谋划?
    现在家里人如此,周楚以后和他们也算是划清了界限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自己做事的原动力起码没了三分之一。
    顿时感觉浑身没劲。
    很多事说都很容易。
    但周楚来到大明之后,毕竟真实的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。
    虽然周楚明白要割舍,可一旦真的割舍,心里就会空荡荡的。
    就像那无根的浮萍一般。
    此时虽然已经入秋,但白天仍然很炎热。
    特别是中午,烈日当头,很多路人都会选择去路边的茶档遮凉。
    京城附近本就繁华,各地进京的商人极多。
    所以官道旁边,茶档很常见。
    周楚走了大半天,也有些口渴了,就来到茶档坐了下来。
    “客官要点什么茶?”
    茶档的小二拎着毛巾和茶壶走了过来。
    “你们这有什么茶?”
    周楚看了一眼茶档的情况,问道。
    此时茶档之中,除了周楚之外,还有几人。
    其中以一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男人言谈举止最不一般。
    “回客人的话,有毛尖、龙井,还有高碎。”
    茶档最畅销的茶,永远是高碎。
    便宜解渴。
    一文钱可以喝到饱。
    当然,每个茶档也有那么几样相对高档点的茶叶。
    这种茶就不是一般客人会消费的了。
    比如周楚之前注意到的那个中年男人,茶碗里的茶汤颜色就和其他人的不一样。
    “泡一壶毛尖,再来份糕点。”
    周楚随口说道。
    “好嘞,您稍等。”
    小二听到这话,顿时喜笑颜开。
    一壶毛尖顶得上卖半天高碎的钱。
    此时那中年男人也注意到了周楚,冲周楚礼貌性的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老先生不是京城本地人吧。”
    周楚回礼道。
    “小兄弟好眼力,在下江西人,姓严名嵩。”
    男人自我介绍道。
    周楚听到这话,心中一惊,没想到停下喝个茶,都能遇到这位。
    “原来是介溪先生,久仰大名。”
    周楚一脸吃惊道。
    “哦?小兄弟知道在下?”
    严嵩有些好奇道。
    “自是知道的,介溪先生天纵之才,十岁过县试,十九岁中举,十四年前科举二甲第二名,满心抱负,不畏权贵。”
    周楚如数家珍道。
    此时的严嵩,还不是二三十年后的那个严嵩。
    此时的严嵩心里装的还是治国的抱负。
    当年一腔热血,满心抱负,可惜朝堂之上最不需要的就是抱负。
    于是严嵩一直被同僚打压排挤。
    后来更是因为得罪了刘瑾,被迫辞官归乡。
    这一走,就是十几年。
    这些都是这几年周楚了解的。
    周楚很清楚,自己现在所处的世界和了解的历史,有很多偏差。
    所以做了很多功课。
    严嵩听到这话,眼睛顿时亮了。
    他怎么都没想到,自己当年不过是个不起眼的编修,为官期间更是没什么起眼的成绩,过去了十几年了,居然还有人知道自己。
    严嵩瞬间感到无比感动,恨不得将周楚引为知己。
    “小兄弟此话真是折煞老夫,说来惭愧,老夫当年为官之时,实在是没能为朝廷为百姓做什么实事。”
    严嵩嘴上说着惭愧,但脸上的笑容出卖了他。
    “那也是没办法的事,如今的朝堂,衮衮诸公,又有几个真心为大明,有几个真心为百姓?像介溪先生这般,自然与他们格格不入,寸步难行。”
    周楚侃侃而谈道。
    严嵩听到这话,眼睛愈发亮了。
    干脆挪到了周楚的桌上坐着。
    他觉得从未有人像眼前的小兄弟这般懂自己。
    “我看小兄弟谈吐见识皆不一般,不知小兄弟尊姓大名?”
    严嵩此时恨不得和周楚把酒言欢,满脸的热情。
    “小子名叫周楚,不过是京城的一个商人罢了,无甚大用。”
    周楚自谦道。
    严嵩听到这话却摇了摇头。
    “小兄弟未来绝不一般。”
    “不知介溪先生此来京城所为何事?我虽然是一介商人,但在京城之中也有些朋友,如果能帮上介溪先生,再好不过。”
    周楚转移话题道。
    严嵩听到这话,叹了口气。